許家豪專欄-股市紛創新高後的投資下一步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自10月1日停擺,勢將造成經濟數據空窗期,市場亦出現AI泡沫擔憂,但科技大型公司策略合作等消息不斷,激勵科技股上漲帶動美股,市場也樂觀預期法國預算僵局有望年底前得到解決,美歐股再創歷史新高。

展望第四季,寬鬆政策週期、增長企業獲利和經濟動能,均有助多頭行情延續。有鑑於關稅影響放緩,S&P500企業今、明年獲利也開始觸底上修,意味基本面繼續支持股市表現。此外AI結構利基驅動成長引擎,亦抵銷部分負面干擾。

AI生態環境前景依然健康,2026年持續成長;新興雲端供應商、企業AI、主權AI、工業AI及星際之門成爲AI基礎建設額外動能;AI供應鏈調查顯示GB200/300需求強勁。

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或於第四季法說揭露資本支出,成長率的高低舉足輕重,值得關注。

長期來看,隨着關稅框架明朗化,大而美法案提供企業研發和資本支出稅賦誘因,具建設性環境正逐漸形成;策略上聚焦AI技術爲核心,專注挖掘受益於AI創新,長期具有結構增長且獲利能見度高企業,平衡佈局股債資產,橫跨多元趨勢與產業,進中求穩,參與時代紅利。

現階段,市場氛圍在市場樂觀看待前景、對AI相關的需求大以及資本支出成長挹注下,成爲推動這波市場的關鍵力道來源。隨着進入第四季,一方面,市場持續高歌看待企業獲利上修所帶的樂觀信心;但另一方面,市場仍存有些許挑戰值得關注。

首先、新興政治與經濟世界秩序正帶來一場「大規模再平衡」以及一種新的成長模式。長期以來由美國龐大經常帳赤字支撐的全球成長框架,似乎已經走到盡頭。

如今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但伴隨的是關稅壁壘。同時,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碎片化正爲未來成長帶來結構性逆風,加上不利的人口結構和不斷增加的主權債務風險,情勢更加嚴峻。人們越來越寄望AI驅動的生產力提升,成爲潛在「救世主」。

其次、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將低於潛力水準,但區域差異顯著。

第三、區域間差異在通膨動態也顯而易見,這將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美國關稅衝擊終止通縮循環,因爲進口商品關稅最終會由消費者承擔。相比之下,歐洲央行(ECB)則認爲已達成其通膨目標,英國的通膨仍居高不下,而不含中國大陸的新興市場則呈現溫和上漲。

第四、在貨幣政策方面,全球央行路徑分歧。聯準會已啓動新一輪降息,ECB則可按兵不動。日本央行則可能逐步恢復正常化,謹慎升息。

面對機會與挑戰,策略上,面對一再創高的股市,策略建議以收益打底,建構多元配置核心佈局,聚焦收益成長、AI等不同主題;聯準會降息再啓,政策空間仍取決於關稅影響,考量利差已收窄,着眼具吸引力息收債券,並以複合債券爲主,搭配短年期公司債,在資本利得和息收間取得平衡。另持續聚焦AI投資帶動龐大需求,AI、臺股及臺股高息成長策略具題材利基,多元參與漲勢擴散輪動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