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股市、債市、黃金後市:專家揭秘下半年“投資風口”
今年以來,黃金、港股等資產表現優異。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收盤,年內恆生指數、恆生科技指數漲幅均超17%。同時,COMEX黃金期貨盤中站上3350美元/盎司上方,年內漲幅已超27%。
債市方面,在經歷長期的債牛行情後,債市走勢震盪。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年初跌破1.6%的歷史低點後便震盪上行,到3月中旬漲至1.88%,目前約爲1.71%。
各類資產後市怎麼走?宏觀經濟怎麼看?5月23日,在第十二屆富國論壇上,與會專家、基金經理髮表了最新觀點。
中國政策儲備充足 看好黃金、科技與紅利資產後市
當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成爲影響資本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在論壇上表示,中美經貿深度綁定決定“無損脫鉤”不可行,中國政策儲備充足,金融市場波動率將低於經濟數據波動。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爲,搶出口以及工業生產的韌性是短期的確定性抓手,而中長期視角下,中國或採取紓困的方式來應對貿易摩擦,其中,貨幣政策有望優先發力,通過釋放流動性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
在當前的宏觀形勢下,與會嘉賓一致看好資本市場,且看好黃金、科技與紅利等資產的後市走勢。
申萬宏源研究所所長王勝表示,經歷過去幾年賺錢效應的調整,權益資產在未來有望迎來實實在在的牛市,行業層面可關注港股互聯網龍頭與無人駕駛。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將資產劃分爲三類:強週期類(地產鏈)、穩定類(黃金、高股息)及科技新興類(AI、創新藥)。他強調,黃金是美元信用弱化的“終極對衝工具”,而創新藥出海與AI硬件滲透率提升是科技主線的核心。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啓堯表示,“東穩西蕩”格局下,中國資產是更具優勢的一類資產選擇,其中,軍工與黃金爲戰略配置首選,科技賽道需聚焦AI應用從上游開始往中下游擴散的投資機遇。
針對更細分的行業投資,富國精準醫療基金經理趙偉認爲,CXO和創新藥企憑藉人才與技術壁壘,可抵禦脫鉤風險,全球化授權合作成突圍關鍵。
富國新材料新能源基金經理徐智翔表示,科技投資最關鍵的就是科技飛輪效應,高投入的研發能帶來技術突破,從而生產出更優秀的產品,進一步推動生產規模的擴大。
下半年降準降息可期 短債投資仍有超額收益機會
對於債市後市走向,富國雙利增強基金經理張育浩認爲,2025年上半年宏觀經濟整體表現良好,全年GDP實際增速達到兩會設定目標的難度不大,風險主要來自海外,特別是美國經濟在4月對等關稅後出現搶消費和搶進口現象,需關注後續是否反轉。“債券市場實際利率偏高,下半年降準降息仍可期待。”
富國基金固定收益策略研究部副總經理、富國安慧短債基金經理吳旅忠表示,在央行支持性貨幣政策下,短債投資需兼顧靈活性與收益挖掘。
儘管低利率環境短期不會改變,但短債投資仍有超額收益機會。
吳旅忠表示:“關於短債策略的‘最優解’,信用債的投資策略依舊是重中之重,中長期來看,信用利差維持較低水平或成常態,意味着需求增加的同時,整個貨幣環境相對比較寬鬆。因此在短端策略上,應重點挖掘短久期城投等信用資產;在有效控制回撤的基礎上,保持短債組合業績平穩增長,同時警惕貨幣政策觀望期波動風險,保持組合的靈活性。”
富國政金債ETF基金經理李金柳則認爲,當前債市面臨“熟悉又陌生”的宏觀環境,經濟弱復甦與外部衝擊並存,而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已收窄至歷史極值。
李金柳認爲,當前,市場環境不穩定性提升,2024年的久期策略在2025年或難繼續一招通吃,需要尋找更靈活、更多元的應對思路。此外,隨着期限利差、信用利差壓縮到歷史偏窄的位置,組合策略也需要在安全邊際和擇時博弈之間做好平衡。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