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的月光曲-臺積電文學沙龍121現場報導】蕭宇翔/作為彼此的扭蛋

作家馬世芳(左起)、洪愛珠、李佳穎合影。(圖/本報記者蘇健忠攝影)

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的月光曲」文學沙龍由兩位話題性作家李佳穎、洪愛珠展開對話,作家馬世芳主持。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至今已售出十六國版權,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則已達二十三刷,沙龍現場座無虛席,兩人除了朗讀作品,更深談各自的母女因緣。

由於李佳穎平常住在波士頓,兩人的文學相對論全是雲端共筆,彼此雖是對方的讀者,卻不曾相見,初次見面是活動一小時前。然而兩人的筆談卻非常流暢,不斷可料想彼此的節奏,行止進退自在流動,宛如探戈。李佳穎說,這次大大激勵了她,以前不曾寫,不曾敢想的記憶。

人該如何面對「在初始養育兒女時,失去了母親」這一課題?這竟是兩人的共同記憶。

「我會崩潰,但你寫出來了。」於是該如何迴應,回想,回答?共筆以週記形式隔海通訊,當電郵自太平洋另一端傳來,才匆匆展讀,洪愛珠說,「我就在客廳痛哭,先生還以爲是我包糉子累到太辛苦」。

當馬世芳問及,攤開摺疊的往事,促使書寫的強烈畫面,那張關鍵的底片是什麼?洪愛珠回答,她曾因爲害怕再也吃不到,在母親病時請求她炒一盤青菜,她永遠記得,母親是如何在功力對摺的情況下,如有肌肉記憶,炒出了一盤精采絕倫的菜色。「做菜」作爲書寫的起源,牽動到煮菜當下的氛圍,連同往後的消逝、離別,一併拉扯。本以爲,果真是束手無策,也終將模糊遺忘,無數無奈的時分,唯獨當它進入書寫,如許神奇,能夠將淚忍住,竟使逝水倒流,調度匯聚,成爲一面封存的湖鏡,可供佇足展覽。

「而到最後我們都全然明白,媽媽是純粹美好的存在。」李佳穎說,這極爲不易,因爲無論是在虛構或非虛構作品中,母女之間的相愛相殺,太多太多了,而兩人卻彷彿抽中了媽媽樂透(win the mom lottery)。曾有讀者向洪愛珠提出一個帶着絕望底色的問題:你跟你媽怎麼可能感情這麼好?這才知道,擁有一個酷媽媽是少數,是特權,是中了扭蛋,彷彿不義之財,而這個財,是媽媽自願讓出,放棄了自己的,以豐富兒女的夢想,我們才「有得選」。

然而每一個媽媽,不都曾是酷女孩嗎?曾幾何時被社會放入了一個賢妻良母的資料夾?多年後,洪愛珠只能在心中自問:沒有我們,媽媽你會不會成爲一個更好的版本?如果可以的話,洪愛珠說,儘早,去問媽媽這個問題:你小時候想當什麼?

李佳穎也憶起小時候收到的一份填空作業:我媽媽最會做什麼?懵裡懵懂的她填:煮飯。媽媽最想去哪裡?臺灣。媽媽小時候想做什麼?家庭主婦。現在,李佳穎也想知道,去追問,去深入母親的願望──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雖然,那提問的對象已經不在人間,而這未盡的記憶,或許未來會成爲下一本小說的契機。

講座尾聲,有聽衆談及剛和女兒吵完架,外出透氣路過,也不知講座內容就晃進來聽了,特別想知道母女衝突如何解決。

擁抱。洪愛珠說,不信者也得信,擁抱效果奇佳。是二十歲以後的她,才突然領悟擁抱的力量,能瞬間淡化傷疤。李佳穎則提到,自己的媽媽心臟很大顆,很會「放手」,只要理解小孩在幹嘛,就不曾試圖改變對方。新世代的孩子們則是早早學會了婉拒「不請自來的建議(unsolicited advice)」。洪愛珠才兩歲半的女兒,最近的口頭禪已經是:「馬麻,我需要一些空間。」

媽媽的心臟夠大顆了嗎?看起來,無論自己的孩子是哪一款盲盒、扭蛋,媽媽們的心腹也都會收得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