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第十次試飛成功部署衛星模型 飛船精準濺落
8月27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週二晚間7點30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巨型火箭星艦從其位於得克薩斯州的星艦基地發射臺點火升空。
伴隨着震耳欲聾的轟鳴,星艦的超級重型助推器按計劃點燃33臺猛禽發動機,直刺蒼穹,執行第10次試飛任務。
星艦第十次試飛發射(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發射後2分50秒左右,星艦上面級發動機點火,與超級重型助推器順利分離。
星艦第十次試飛分離(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此次試飛中,超級重型助推器並未返回發射場,而是在下降階段測試了所搭載發動機的不同配置方案,最終於發射後6分50秒左右在墨西哥灣完成濺落。雖然超級重型助推器所搭載的33臺猛禽發動機在發射過程中有一臺未能正常工作,但未對火箭飛行及助推器在海面軟着陸造成明顯影響。
星艦第十次試飛濺落(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此後,上面級星艦繼續加速至軌道速度,並計劃在印度洋上空再入大氣層。
在飛行過程中,星艦飛船成功對所搭載的8顆新一代“星鏈”衛星模型進行了部署測試,併成功進行了太空發動機點火測試。太空發動機點火對於未來星艦入軌及離軌至關重要。
發射後約15分鐘,星艦飛船的有效載荷艙門開啓,所搭載的8顆衛星模型被依次彈出,大約每分鐘彈出一顆。飛船成功部署了全部8顆星鏈模擬衛星,其“糖果機”式的衛星釋放系統在測試中表現順利。而在第九次試飛中,“星艦”的有效載荷艙門未能打開,導致模擬衛星被困在飛船內部。
星艦第十次試飛釋放衛星(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發射後約38分鐘,飛船進行了關鍵的引擎重啓測試,點燃一臺猛禽發動機,標誌着本次飛行的全部在軌演示任務圓滿結束。這項測試至關重要,旨在驗證星艦執行離軌制動的能力,這是其未來控制自身返回地球大氣層、實現安全着陸的前提。
下降過程中,SpaceX還再次對“星艦”的隔熱瓦進行了一系列實驗。這些瓦片覆蓋在飛船側面,旨在保護飛船在重返大氣層時不會因過熱而燒燬。“飛船和助推器都還面臨着數以千計的工程挑戰,”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週一強調,而星艦的隔熱罩或許是亟待解決的最大問題。雖然飛船尾部後裙部分受損,襟翼被燒穿,但仍保持了正常下降姿態。
最終,星艦飛船成功經受住了再入高溫考驗,於發射後約1小時7分鐘濺落印度洋,完成了跨越大半個地球的航程。
星艦第十次試飛飛船濺落(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一波三折的試飛
這次星艦發射原定時間是週日晚間。但在推進劑開始注入火箭燃料箱後不久,SpaceX就宣佈發射取消。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解釋稱,問題在於火箭的地面系統出現了“液氧泄漏”。隨後在週一,來勢洶洶的烏雲和潛在的雷電威脅又讓這枚已加滿燃料的巨型火箭無法離開地面。
與NASA及傳統航天公司傾向於預先排查所有工程問題的做法不同,SpaceX採用的是一種“邊造邊改,不斷試錯”的研發理念。這種方式雖然會導致更多次失敗,但已被證明更快更高效。
然而,第七、第八和第九次星艦試飛的結果卻有些令人失望,在這幾次任務中,星艦飛船出現故障的時間點甚至比第五和第六次試飛時更早。在後兩次試飛中,星艦飛船曾成功經受住了再入大氣層的考驗,並在印度洋上空完成了模擬着陸。
在今年5月進行的第九次試飛中,星艦飛船雖然進入太空,但燃料箱增壓系統擴散器發生故障,導致甲烷泄漏到飛船鼻錐中。這使得本次試飛不得不跳過原定的測試太空發動機點火和“星鏈”模擬衛星部署等環節。飛船在太空中翻滾,最終在印度洋上空再入大氣層時燒燬。
在此之前的第七、第八次試飛失敗得更早,星艦飛船在上升階段解體,對佛羅里達和加勒比地區的空中交通造成了影響。
SpaceX表示已對擴散器進行了重新設計。今年6月,原計劃用於第十次試飛的星艦飛船在發動機地面測試時發生爆炸。事故無人傷亡,但飛船被毀,並導致SpaceX的一處測試場嚴重損壞。
馬斯克對星艦寄予厚望,他認爲這是人類實現載人探索火星這一目標不可或缺的工具。這次試飛對馬斯克和SpaceX都至關重要,他們希望能借此證明飛船有能力實現關鍵目標。同時,這次試飛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同樣關鍵,因爲NASA需要依靠“星艦”將宇航員再次送上月球。(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