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院裡話幸福(民生改善在身邊)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對洛桑老人來說,村裡的幸福院是他的另一個家。

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拉孜縣錫欽鄉,一座二層小樓裡,老人們在共度悠閒時光。

拿起一把扎念琴,洛桑邊彈邊唱,指法雖不熟練,但大家興致來了,唱得分外高興。這是洛桑剛學會的一項技能,而他的老師也住在幸福院裡。

這座幸福院,聚集了鄉里不少老人。當他們做完農活,或家裡沒事的時候,都愛聚在這裡拉家常。

幸福院老人還自發成立文藝表演隊,由舞蹈底子比較好的老人帶領其他人學舞蹈。此外,鄉文化站不定期派出文藝演出隊,教老人跳舞、演奏扎念琴。

“在我們鄉,年輕人很多都打工去了,老人們農閒時缺少去處。鄉里將這座房子改造成幸福院,給老人們提供一個白天休閒、社交的空間。”錫欽鄉錫欽村科技專幹旦增卓瑪說,“老人都怕孤獨,讓他們聚起來、熱鬧起來,幸福感就會提升。”

幸福院的工作人員還給老人提供了更多保障和支持。旦增卓瑪回憶,有一次,一位老人走到自己面前,神情有些焦慮。“老人家,遇到了什麼問題?”她急忙問。“我昨天去縣醫院開藥,醫生給我寫了吃法,但我看不明白。小姑娘能不能幫我看看?”老人說。旦增卓瑪對照着醫囑,一點點爲老人講解,及時解開了老人的困惑。

幫老人解答各種健康問題,解決電子產品故障,還有聯繫外地家人等,都是幸福院工作人員常做的事。

在幸福院,老人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尤爲突出,於是工作人員專門闢出了一個房間作爲醫務室。鄉衛生院醫務人員、村醫定期爲老人檢查,讓老人及時瞭解身體情況。

“我們給每一位老人都準備了一個‘健康賬本’,記錄老人的身體狀況、用藥情況,讓老人有更好的醫療保障。”旦增卓瑪說。

老人們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孩子。由於青年人外出,老人帶着兒童生活是常態。幸福院於是打造了“託管之家”,解決家長們的後顧之憂。

當老人來到幸福院,常常會把家裡孩子一起帶來。駐村幹部們經常帶着孩子們寫作業、讀繪本,幫助他們學習成長。

旦增卓瑪記得,有一次,幾個孩子在看一個動畫時提到一個成語——“望梅止渴”,孩子們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問了老人,他們也不清楚。一名駐村幹部爲孩子講解了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

這樣的場景在幸福院經常出現。孩子們在這裡不但有了玩伴,也有了老人們難以提供的教育支持,這讓大家更愛來幸福院了。

“幸福院不是養老院,而是一個‘鄉村公共空間’。拉孜縣有效整合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農村幸福院的服務中來,讓幸福院在基層羣衆生活中發揮作用。老人有所需,我們政府就有所應,着力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讓鄉村老人擁有更好的晚年生活。”上海援藏幹部,拉孜縣委常委、副縣長李贇峰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