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巴士空駛 審計部促檢討
彰化縣竹塘鄉幸福巴士規畫「幸福通學線竹中線」、「關懷服務線土庫線」2條路線,讓學生能安全上下學,方便長輩外出搭乘。(竹塘鄉公所提供/葉靜美彰化傳真)
交通部填補偏鄉公共運輸缺口,推行偏遠路線虧損補貼、幸福巴士等,偏鄉公共運輸涵蓋率達94.8%。但審計部發現,列管70個偏鄉仍有26處涵蓋率低於目標值,且部分幸福巴士客座利用率不佳,甚至有空駛問題。公路局表示,持續轉型預約彈性,擴大服務範圍,與地方合作精進路線。
審計部指出,雖然去年底偏鄉公共運輸涵蓋率達92%目標,但列管70個偏鄉中,仍有26個鄉鎮區低於目標,佔逾37%,有改善空間;另檢視298個非偏鄉的鄉鎮市區,也有130處涵蓋率未達標,約佔43%,因其戶籍人口密度未符偏遠定義,導致未列重點改善範圍,恐使當地交通不便情形長期難解。
各縣市持續推動彈性幸福巴士,審計部發現,臺中市、臺南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澎湖縣、金門縣的幸福巴士平均客座利用率偏低,甚至有空駛情形,或客運業者行駛意願低落,現行服務方式未滿足目標族羣需求,或營運及補助模式不符業者期待。
公路局迴應,近年鼓勵轉型預約彈性,擴大服務範圍,另少數無公共運輸區域將與地方政府合作並協助輔導推動,另每年針對幸福巴士相關指標數據滾動檢討營運,目前已有改善並持續列管,將督導地方精進,確保服務符合民衆需求。
陽明交大運輸與物流管理系教授邱裕鈞認爲,政府推動偏鄉需求反應式公運服務,實務上曾反映出,若改全預約制,民衆會怕不好意思麻煩他人而不敢預約,較喜愛固定班次服務,或長輩不懂如何預約等問題,建議與縣市合作深入調查地區需要,若單從空間來看涵蓋率,有些地方不見得真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