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淹水感測器建置審計室促檢討
嘉義縣目前有245組路面淹水感測器。(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目前有245組路面淹水感測器及多座影像監視站,審計室覈查表示,近年曾通報淹水但尚未設置感測器的村裡有28個,其中淹水時間最長1354分鐘,去年新通報有淹水情形有26村裡,要求縣府全面檢討感測器設置的合理性。水利處強調會全面盤點,並優先針對90處淹水感測器汰舊換新,並重新規畫布建位置。
嘉義縣審計室指出,縣府爲保障民衆生命財產安全,陸續設置物聯網淹水感測器及影像監視站,以即時監測淹水情形,卻查出近年有易淹水村裡仍未建置淹水感測器、影像監視站CCTV無法即時監測淹水等情事,亟待檢討改善,提升居民自主防災能力。
審計室調查,2018年至2024年曾通報淹水、但迄今未設淹水感測器村裡,有28個村裡,其中最長淹水時間1354分鐘,最高淹水高300公分,去年新通報淹水區域,有26個村裡,顯見有全面檢討感測器設置的合理性,另縣府建置CCTV介接智慧防汛網,部分呈現嘗試連線中或連線中止狀態,難以發揮即時監控功能,應檢討。
水利處表示,這幾年已陸續建置245組淹水感測器,今年規畫針對其中90處汰舊換新,被審計室點名的村裡多數已有感測器,只是多半放置在村莊外的區排、道路,會全面檢視、檢討後,評估是否移置村莊內。
水利處強調,淹水感測器是向中央申請經費後建置,後續維管由縣府負擔,要不要再增加數量,還要再評估各淹水潛勢區的需要性。至於部分影像監視器被點名功能不佳,縣府這兩年已完成大量設備汰換,妥善率大幅提升。
另審計室也提到,曾通報淹水,但未建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村裡共80個村,縣府曾向水利署申請智慧防災經費,但近5年推動建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數卻逐年減少,水利處重申,水防社區運作需凝聚社區共識,縣內已有70多個社區成立,是全臺第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