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線東延最難捷運!1.4公里花9年克服地質還經歷疫情
臺北捷運「捷運信義線東延段」,廣慈/奉天宮站。記者黃義書/攝影
信義線東延段短短一站、1.4公里工程,2016年動工至今終於快完工,這條堪稱「史上最困難」捷運,幾乎靠工程人員意志力才逐一克服,尤其最重要施工階段又遇疫情,背後默默付出的工程人員坦言,東延段快完工,心中大石頭終於快能放下。
被同事稱呼「大仁哥」的北市捷運局二區工程處副總工程司陳建仁,本身也是東延段工務所主任。陳建仁坦言,東延段之所以困難,在於路線非大馬路主幹道,可施工的路幅有限,施工機具距離建物騎樓僅60至70公分,幾乎是貼着民宅在施工,工程壓力根本不容許一丁點差池。
另外,車站開挖需到地下十層樓深的原因是考量周邊福德街都是老公寓,在隧道段局部道路寬度有限,鑽掘隧道必須進入到民宅下方,考量隧道穿越建物未來都更需求,無法避免有興建地下停車空間需求,所以讓捷運隧道及車站挖深一點,可以降低對民宅未來改建的限制。
至於工程最困難,還是站體在臺北盆地邊緣、虎山腳旁,他回憶,工程一開始開挖時,挖到地下10公尺深時,就陸續遇到較硬巖盤,加上上層屬軟弱土層,福德街過去還有瑠公圳五分埔支流,工區旁有永春陂溼地公園,土壤含水量高,土層只要受一點擾動就沒支撐力、易坍塌,讓施工人員屢屢遇到挫折。
「一般捷運工程潛盾機一天可鑽10至15公尺,不過東延段有巖盤,四條隧道24小時作業,卻僅能推進2.5公尺。」陳建仁說,施工過程最令大家沮喪的,就是連續壁明明都做好,機具卻無法在工區穩固導致無法作業,只能多加水泥才能讓施工層硬一點,讓工人與機具站在上面,等同要多花1.5倍的施工時間。
甚至東延段最重要的結構施工階段,正好也遇到了新冠疫情,導致工班無法維持正常出班。陳建仁回憶,整整疫情兩年多,每天最擔心的就是動不動就有工人染疫須停工,還有外籍工人、技術工等進不來,還好疫情慢慢趨緩,才讓延宕的進度慢慢補上來。
「就是抱着長期抗戰的決心,終於克服困難!」陳建仁坦言,信義線東延段是他蓋捷運這麼多年經歷中,遇到最困難的一次,參與施工至今的這8年多來,幾乎待工區時間比在家還長非常多,過程中遇到困難,就與廠商一起討論如何克服、精進,現在終於進入完工最後一哩路,終於可以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