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信義東延段明年通車 議員直指當地3大問題未解決

臺北捷運信義線東延段預計將於今年底完工、明年通車。民進黨臺北市議員許淑華則提出「大量鄰損案件、地層下陷疑慮」、「公辦都更失敗」、「城市規畫缺乏系統性整合」等3大問題,希望市府應該傾聽福德地區居民的真實心聲。圖爲臺北捷運信義線東延段首列電聯車。(圖/臺北市捷運工程局機工處)

臺北市長蔣萬安18日前往視察臺北捷運信義線東延段施工狀況,並表示目前進度已達87%,預計將於今年底完工、明年通車。民進黨臺北市議員許淑華則提出「大量鄰損案件、地層下陷疑慮」、「公辦都更失敗」、「城市規畫缺乏系統性整合」等3大問題,希望市府應該傾聽福德地區居民的真實心聲。

許淑華表示,捷運信義東延段推動10多年,由於當地的地質特性,施工難度很高,非常感謝捷運局與工程團隊的努力。然而市府風光宣傳之餘,公共建設所帶來的衍生問題,經歷數任市長,始終沒有獲得妥善解決。

「大量鄰損案件、地層下陷疑慮。」許淑華說,她無數次收到福德居民陳情鄰損案件,施工期間也一度發現,福德街路面與人行道高低落差近10公分,松山家商校方也擔心自強樓、力行樓校舍可能「下沉」的疑慮。爲此她也多次辦理現勘、幫忙協調賠償事宜,也監督市府完成各種監測與鑑定。

至於針對廣慈園區周圍,公辦都更失敗,居民遲遲等不到一坪換一坪的權益保障。許淑華直言,這一帶有許多屋齡年老的住宅區,因捷運工程導致加速地層下陷,交通堵塞,這十年來,一直是居民們的惡夢。過去她一直提醒市府,都市更新、轉型升級,應該同時並行。

「但是當初推動工程時,北市府的公辦都更方案,無法保障居民權益。不只做不到一坪換一坪,甚至連停車位都要另外計算,加重居民們的經濟負擔。」許淑華說,針對容積該如何回饋給福德居民,做爲綠地空間使用,當時的市府也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方案。最終導致公辦都更失敗,許多鄉親們至今依然住在老舊的房子裡。

許淑華強調,當地的城市規畫缺乏系統性整合,只在乎捷運本身,卻沒有將周邊的道路改良、老舊住宅更新、鄰損影響等綜合考量進去。結果就是導致福德居民陷入漫長的交通地獄中。這些問題都是蔣市府必須正視的、真實存在的課題。希望這些回顧與檢討,能夠讓蔣萬安在滿滿的正面形象宣傳結束後,回過頭來,好好傾聽福德居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