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1族羣易失智「情緒起伏大」慘了
當外界刺激太多、內在調節不足時,高敏感族羣會很快進入過載狀態,甚至影響到記憶力與專注力。(示意圖。圖:shutterstock/達志)
預防、延遲失智症發生,除了多動腦、運動、維持均衡飲食與良好睡眠外,也要留意心理層面問題。醫師張家銘指出,一項神經科學研究發現,不是所有記憶力差,都來自於腦部病變,認知韌性與個性,也會影響大腦整體功能。醫師表示,尤其是容易進入「過載狀態」的高敏感族羣,更要爲自己建立心理防火牆,避免影響到記憶力與專注力。
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粉專指出,認知韌性是大腦面臨病變或壓力時,仍能穩住思考、記憶與判斷能力的一種心理保護力。舉例來說,有人即使腦袋裡有了阿茲海默症的病理改變,如澱粉樣斑塊、神經纖維糾結,卻依然能清楚生活、保持記憶;有人則是大腦變化輕微,卻提早出現混亂與失智,中間的關鍵就在於心理是否夠穩、生活是否夠有序。
張家銘表示,一項整合超過四萬人資料的研究發現,「高神經質」的人,情緒起伏大、容易焦慮,對未來充滿擔心;「低盡責性」的人,缺乏生活計劃與穩定節奏,容易渾渾噩噩,這兩類人認知退化的速度更快,腦部也較容易萎縮。性格樂觀、生活有秩序、有目標感的人,大腦若有病理變化,比較不會馬上失去功能。
張家銘指出,高敏感族羣,更要爲自己建立心理防火牆。高敏人對聲音、燈光、氣氛、別人的語氣都很在意,會消耗大量心理能量,當外界刺激太多、內在調節不足,會很快進入過載狀態,甚至影響到記憶力與專注力。不過,高敏人並不等於神經質,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性,就像收音機的天線特別靈敏,能接收到微弱的頻率。
張家銘建議,高敏感族可以從日常3件小事開始,幫大腦建立情緒緩衝區,包括每天安排情緒休息時間,靜靜獨處,喝茶、散步或冥想;學習練習建立界線,不是每個邀約都要答應,也不是每種情緒都要接住;試着設計可預期的生活節奏,提高掌控感,避免因突發事件感到混亂與不安。這些方法能在潛移默化中,幫高敏人的大腦蓄積心理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