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院版財劃法釋出金額若不給力 難闖關立院

財政部昨邀地方政府討論統籌稅款的分配方式和權重。聯合報系資料照

財劃法去年於在野黨主導下完成修法,原本「不動如山」的行政院在歷經大罷免、大失敗後,決定在立法院本會期提出修法草案,表面上是要幫財劃法現行版本補破網,實際上仍不脫政治算計。然而,政院如今想翻桌重來,關鍵仍在於中央願意釋出多少財源給地方,若釋出金額不夠有吸引力,就算制度設計再合理,恐怕很難過得了立院這一關。

財政部昨邀地方政府討論統籌稅款的分配方式和權重,也就是所謂的水平分配,至於攸關中央釋出財源多寡的垂直分配議題,則不在昨天會議的討論範圍。而昨天的會議僅聚焦水平分配,一方面是因爲管支出面的是主計總處,並非財政部職權,另一方面則是顧慮到若討論到統籌款的釋出規模,會議恐將因此失焦。

今年上路的新版財劃法除了分配公式錯誤,導致三四五億元統籌稅款分配不出去的瑕疵,最大的問題在於分配指標的權重設計難以調劑地方政府間的財政盈虛,恐將導致地方政府「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相形之下,財政部提出的統籌稅款分配架構,包括分配公式和權重的調整,制度設計上相對較合理。

財政部的想法是考量現況是有的人體力好、卻也有人吃不飽,因此希望透過優先彌補基本財政收支差短,讓大家都能吃得飽,做到立足點平等後,再去爭取更多資源(財政努力)。

財劃法過去被形容是萬年優先法案,修法延宕廿多年去年終於完成修法,如今政院醞釀再提案修法,修法之所以困難重重,問題從來不在於修法版本合理與否,而是因爲事涉中央與地方、地方政府間的資源分配,在各有所堅持下導致寸步難行,如今行政院要證明所提的版本優於現行版本,但要在野立委埋單,除了制度設計比較合理,關鍵仍在於要釋出多少財源。

財政部估算,明年度統籌稅款規模高達八八四一億元,較今年的四六七六億元增加四一六五億元。考量中央的財政狀況,政院版財劃法釋出的統籌款勢必無法和現行版本相比,但政院的籌碼在於,若統籌款加計一般或計劃型補助的金額和現在的統籌款金額相當,且中央不再堅持事權要下放,或許是一條可行之路。而對藍白陣營而言,既要力拚二○二八年中央執政,也有必要通過一套合理、可執行的財劃法,這將讓朝野在日後修法攻防上有對話的空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