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組織戰對決空戰 投票率成關鍵

參選國民黨主席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後排左三)3日舉行「黃埔基層力挺張亞中」記者會,說明自己的理念。(趙雙傑攝)

國民黨主席改選將於10月18日登場,坊間民調不一,鹿死誰手還說不準,但可以確定的是,國民黨挺過大罷免後,此次黨魁選戰獲得久違的全國關注,由於有些候選人具組織票優勢,有些則以空戰見長,最終誰會勝出,黨員投票率恐成勝負關鍵。

比對近期多家民調,若調查對象是全體民衆,郝龍斌較佔上風;若是針對黨員進行的內部民調,則是鄭麗文較強,凸顯黨內氛圍與社會氛圍的差別,郝龍斌的論述與形象顯然較貼近大衆認爲的「黨主席模樣」,卻也因對手強打「世代交替」,而影響黨員的投票意向。

過去國民黨主席選舉,最常被議論的就是「人頭黨員」及「自主黨員」問題,「人頭黨員」並非作票,而是往昔地方派系、軍系組織化時有「配票機制」,從而影響組織內的投票意向,其中軍系的凝聚力更是高,因此昨日多名候選人不約而同爭搶軍系票。

不過,隨着時代推進加上黃復興解散,黃復興組織不如過往緊實,不再是特定人可以一聲令下指揮,軍系基層自主性變高,因此纔出現主要候選人皆有強大軍系領袖擁護的狀況。

過去黨內估算選舉票,會計算人頭大戶手上的票,不過據瞭解,今年補繳黨費狀況並不理想,人頭大戶的影響力也下滑,此次選舉自主黨員擡頭,在世代交替的聲浪下,確實對於走穩定形象的郝龍斌產生威脅;不過鄭麗文、羅智強兩人都主打中生代戰將,恐也面臨分票危機。

2021、2017年的黨主席選舉,投票率約莫落在5至6成,但此次黨主席選舉關注度較過往高,黨內預料投票率應會上升;最後2周候選人是否能端出吸引黨員目光的理念與政策,吸引黨員出門投票,將是勝負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