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在野合 考驗新主席手腕與智慧

國民黨主席選舉將在10月18日投票,立委羅智強、前立委鄭麗文、前臺北市長郝龍斌、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等多位黨員表態角逐黨魁大位。(劉宗龍攝)

大罷免後多項民調顯示社會氛圍正在改變,國民黨或許站在歷史分水嶺上,此時又恰巧要進行國民黨主席改選,這屆主席角色將是轉變關鍵,不僅牽動2026、2028,如何帶領國民黨與多數民意結合,甚至帶動新的政治價值,考驗新主席的手腕與智慧。

九合一地方選舉向來被說成是「期中檢驗」,中央執政成效會反映在九合一選舉結果上。不過今年卻有「大罷免」,等同讓這個「期中檢驗」提前了,賴清德總統靠相對少數選票當上總統,本以爲可靠大罷免翻轉國會,大罷免大失敗卻是讓他威信頓失,支持度不斷下探。

2013年的太陽花學運,逆轉藍綠命運,馬英九兩次大選都讓國民黨完全執政,太陽花學運卻把政治風向完全顛倒,對民進黨有利的「臺派」呼聲大起,年輕人被當「天然獨」,讓國民黨在往後數年多次遭「抗中保臺」口號壓制。

今年大罷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原先藍白立場各異,藍白明知要合,2024終究無法走在一起,因當時無人能保證合作必勝,大罷免加上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遭羈押,讓藍白有脣亡齒寒危機感,完全投入反制大罷免,才獲得壓倒性勝利。

反制大罷免不僅證明藍白合作是成功之路,更重要是年輕族羣不再是綠營專利,甚至大罷免後,綠營不少不滿年輕人轉支持藍白的聲浪;不僅年輕的小草是民衆黨鐵粉,國民黨「萊爾校長」創新敘事方式廣受年輕人青睞,誇讚國民黨真的不一樣了。

正如國民黨永遠的總裁蔣介石所言,「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誰能掌握青年,誰掌握新時代的潮流與價值,藍白重回臺灣年輕人的目光中,是國民黨翻身的大好機會,如何提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政見、受新時代接受的價值,是新主席最大考驗。

尤其接下來2026、2028年大選,藍白合勢在必行,將是新主席首要任務,如何讓這個聯盟堅不可摧,直到重返執政之後;而社會氛圍的改變,國民黨不能再陷入以前迂腐守舊的宮廷文化,如何創新跟上時代甚至引領時代更爲重要。民進黨靠太陽花扭轉政治局勢,一統天下,如今大罷免後社會也迎來新氛圍,新任國民黨主席能否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