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2026地方選舉 藍白合第1道考驗

藍白結盟反惡罷,取得豐碩成果,但2026地方選舉,甚至2028總統大選,牽涉資源分配,藍白合將進入深水區,若彼此各懷鬼胎,恐重蹈2024覆轍。圖爲國民黨舉行「 不同意罷免,新北愛國者行動」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藍白合作大事紀

「726」第一波大罷免,國民黨、民衆黨合作力抗,獲致「25:0」成果,在野士氣大振,彷若藍白聯手、攻無不克,但是接下來的2026地方選舉,甚至2028總統大選,牽涉資源分配,藍白合將進入深水區,若彼此各懷鬼胎,恐重蹈2024覆轍,藍白不合,都是一場空。

藍白結盟反惡罷,取得豐碩成果,接下來續攻第二階段反罷及823重啓核三公投,乍看之下,藍白合已有相當程度的默契,組成政治結盟,應是指日可待,然而,無論是反罷或是公投,均不涉及資源排擠,2026地方首長選舉,藍白如何協調讓利,將是第一道考驗。

藍白選民結構高度重疊,2026藍營的優勢選區,也是白營看好的灘頭堡,對急需搶下行政據點的民衆黨來說,絕無可能不奮力一搏。理想的合作狀態是國民黨固守既有優勢選區,讓政治光譜較居中的民衆黨去進攻臺南、嘉義等綠營長期執政、卻又民心思變的縣市,藍白若能互補,或許可讓在野勢力最大化。

然而,現實來看,欠缺資源的民衆黨無力開疆闢土,最易行的策略是與藍營爭搶優勢選區,黨主席黃國昌表態參選新北市長,且願意與藍營共推最強候選人,話說得漂亮,卻不免讓人擔憂重演2024藍白不合戲碼。

所謂「最強候選人」會如何產生?是全民調,或須考量政黨動員能力?2024大選期間,藍白就此爭議點鬧到不可開交,各拿民調堅持不讓,藍白原已談成「侯柯配」,未料柯文哲幕僚心有不甘,硬是撕毀協議,藍白合告吹,就已種下藍白分裂參選的必然敗因。

2026地方選舉的整合更爲複雜,不僅縣市長人選如何產生有困難,藍白新血戰將鎖定的地方議員選區重複度也非常高,互相排擠在所難免,若產生選舉恩怨,不利未來合作。

國民黨與民衆黨的主事者溝通2026藍白合時,應先達成共識,將最終目標擺在2028力拚政黨輪替,甚至將2場選舉包裹協商,否則萬一又鬧到兩頭皆空,讓民進黨漁翁得利、延續執政,也只能說是咎由自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