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鐵腕重懲 遏止綠電淪黑金溫牀
高雄市大樹區和山光電場因挖禿山坡地陷入爭議。(本報資料照片)
高雄大樹區和山裡翠綠山林,被「剃光頭」後換上滿滿太陽能板,業者在「合法」掩護下,瘋狂掠奪山林資源,相關單位事後才驚覺嚴重性,橋頭地檢署亡羊補牢起訴不法業者,並具體求刑,但綠能開發背後所暴露的制度性缺陷,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責無旁貸,必須拿出具體解決之道。
大樹光電案源於業者標租自來水公司土地,雖陸續取得開發許可,但期間卻違規墾殖開發,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居民憂心「下一場大雨就可能引爆土石流」。長達多年的違法過程,政府竟然後知後覺,顯示監管徹底失靈。
爭議更源自制度設計,水公司招標時,以「裝置容量高、分潤回饋多」爲主要評比,業者開發量愈大,水公司獲回饋金愈高,爲達成行政院「6.5GW達標計劃」,變相鼓勵業者削山填谷。加上過往綠能開發可免環評,缺乏嚴格把關,也使得業者有機可乘。
經藍綠民代相繼揭露弊端,藍委柯志恩實地勘查後,外界才驚覺山林早不復在。身爲「自家人」的市議員黃飛鳳更痛批市府「顢頇與傲慢」,指出施工品質低劣、案場髒亂,「市府實際罰完就算,業者照樣賺錢」。
正如柯志恩直言「輕罰如放水」,面對違法開發破壞國土,相關單位若不能在第一時間拿出鐵腕制止,即便經濟部能源署已針對業者違法在未覈准區域進行光電施工部分,廢止和山光電二期水保施工許可,並要求恢復植生覆蓋,但對環境傷害恐難挽回。
民進黨政府積極發展光電綠能,衍生不少人謀不臧的貪瀆弊端,近來多起破壞國土案件,不管是倒事業廢棄物,抑或與綠能有關,都牽涉到中央與地方必須一起合作及監督,也唯有司法重判、制度改革雙管齊下,纔可望讓綠能發展重回正軌,不再讓山林資源因此付出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