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金管會全力防堵國際禿鷹放空

金管會昨提出三大救市措施,並未提跌幅限縮及平盤下不得放空等措施,取而代之的是拉高借券賣出的資金門檻,政策背後暗藏玄機。

金管會最擔心的是國際對衝基金、避險基金,甚至是禿鷹透過放空臺股獲取暴利趁火打劫,對股市造成更大賣壓。

金管會盤點,上市櫃公司借券賣出金額佔大盤成交值比率百分之四點三四,比金管會提出的限額百分之三高,因此本週要借券交易將難上加難;金管會把借券成本從原本股價百分之九十提高至百分之一三○,等於要出比買股更多的錢來放空,顯見金管會把防堵國際炒手對臺股的投機放空視爲第一要務。

對於金管會未宣佈限制平盤之下不能放空或限縮股市跌幅,券商高層大多表示肯定,認爲這是較尊重市場機制的作法;也有券商高層認爲,救市措施以一週爲期,一方面代表金管會且戰且走、隨時動態調整,另方面也可能認爲最危險的時期是這一週,若加上國安基金出動發揮穩盤效果,金管會的暫行措施拖太久反而沒必要。

至於金管會所提「多元擔保品」,原先不被券商受理的定存單、債券、基金或客戶透過外復委託買進的海外股票、債券,可替代股票或現金彌補因爲大跌導致融資擔保維持率不足部分。以定存單爲例,投資人原須先解約定存,把資金用來彌補融擔維持率,若能以定存單替代,投資人就不須解定存。

券商高層指出,債券比股票穩定度高,先前券商作擔保融資時,相對於股票只借六成,若美國政府公債甚至願借到八成,不過金管會先前並未放行,這次因時機巧合,金管會開放債券爲多元擔保品之一,在救市措施落日後,券商期待債券作爲擔保品能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