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中國電影,有了“開門紅”,如何“節節高”?

從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舉行,到剛剛結束的華表獎,再到關於中國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會議。當然少不了的還有近在眼前的電影“五一檔”的預熱,衆多的影片已經等着我們,與此同時,跟着電影去旅行、電影消費年等等,電影后面的這個“加號”的內容也越來越多。

眼下,中國電影的市場和產業,在經歷怎樣的變化?在迎來春節檔的“開門紅”之後,如何進一步“節節高”?

中國電影的挑戰與機遇:如何把內容做得更好?

03:29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傅若清:今年是特別的一年,中國電影迎來了誕生120週年。當下,無論技術層面還是創作層面,中國電影都已經進入了非常好的發展時期。內容一直是電影最核心的問題,也是需要突破的地方,對於中國電影熱的挑戰,我想首先就在於如何能夠把內容做得更好,作爲一劇之本的劇本,怎麼能夠更好吸引觀衆,要傳遞怎樣的價值觀,如何讓觀衆產生共鳴。長期以來,創作者從文學作品和新聞事件中汲取靈感創作劇本,現在又多了“IP”的概念。如果創作不能植根於生活,最終的電影作品也無法讓觀衆共鳴。我們常說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簡單來說,就是你想傳遞的東西是別人應該能明白、能產生共鳴的,這是創作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另外,電影是有類型化的,雖然現在電影數量很多,但是精品還相對比較少,我們在高質量發展,多樣化創作、可持續性創作的生產能力上還要進一步提高。而談到機遇,我們的觀衆、我們的社會、我們電影工業的基礎,這些因素,都爲我們提供了可以跳躍發展的可能,所以我覺得我們要珍惜這個好時代。

中小成本電影排片率低,檔期冷熱不均,電影發行方式如何轉型?

02:13

主持人柴璐:電影作爲文化產品,當然一定是以內容爲王,但它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在跟市場鏈接的時候,涉及發行。大家也會關注一些中小成本電影排片率不高、檔期冷熱不均的現象。接下來在電影發行的模式上,是否也會有一些改革推進?

傅若清:今年的全國電影工作會,要求我們要聚焦深化電影領域的改革,這也確實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嚴峻的一個問題。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完善現代電影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產業發展的活力。

面對這個擺在我們電影人面前、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問題,也需要從多方面出臺相應的措施,來推動電影領域的改革更加深入。在發行模式上,今年的全國電影工作會也明確,要向精細化的方向轉型,鼓勵探索分線發行的新模式。

技術賦能,讓觀衆有更好的品質體驗

01:30

傅若清:中國電影這幾年,已經從跟跑進入到並跑、領跑的發展狀態中了。AI技術的發展,未來也能夠推動電影產業,無論是效率和成本上,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另外,技術提升,也要讓觀衆有理由願意花錢、花時間去電影院欣賞電影非常重要的核心目的。如果大家沒有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沒有感受到獨特的沉浸感,那麼觀衆去電影院觀影的動力就會大打折扣。所以,無論是前期拍攝的技術應用,還是後端放映層面的實際效果,我們都應該努力帶給觀衆最好的視聽產品。

如何以電影爲支點,撬動更深層次的消費?

02:08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張燕:目前來看,電影消費僅指的是我們看電影本身的消費。但事實上,電影消費涉及方方面面,我們的消費還遠遠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在電影行業衍生的鏈條當中,包括玩具、主題公園、服飾,還有衍生品等層面。我想當看完一個好電影,觀衆是有意願去購買相關消費品,比如海報、玩具,尤其食品、主題公園等,孩子們也都會感到好奇。另外,我覺得電影的消費也不僅僅侷限在電影行業,它可以帶動其他衣食住行各個行業。比如說在某部影片的拍攝地,它非常具有辨識度和地域性,景觀或者城市,讓人能夠感受到很多歷史文化內涵,對觀衆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浪漫感,我想大家看完電影后,就真有可能會去那裡旅遊,參觀景觀拍照打卡,品嚐當地美食,未來我們需要關注和重視這些潛力巨大的消費環節。業內也有“1:4.8”的說法,即門票花費1元就能帶動同期周邊消費4.8元。我想電影作爲一種文化產品,也可以更好地帶動消費的整個鏈條。

“電影+”,還能加出怎樣的新業態?

01:32

主持人柴璐:從“電影+”的消費熱潮中,我們也看到了各種方式的出現,比如電影+旅遊,電影+文博,電影+餐飲,電影+酒店,還延伸出了“票根經濟”,您怎麼看待未來更多新空間的開發和拓展?

張燕:以“電影+”撬動消費市場,空間非常大。因爲電影是國家軟實力和文化展示非常重要的體現,它給觀衆帶來非常豐富的複合體驗。從電影可以延伸出非常豐富的活動,比如電影+旅遊、電影+文博、電影+科技,等等。同時,電影的影像呈現,也有助於我們的藝術教育,尤其有助於青少年對於知識文化的吸收,也讓我們的教育方式更加豐富。數智時代,科技的發展,讓我們覺得無論是電影欣賞的新體驗,還是通過科技賦能,讓電影和消費產生更加豐富的聯動,都有着巨大空間;還可以更加豐富,覆蓋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國電影的高質量發展,即有量的增長,也需質的提升。在現有優勢的基礎上,中國的電影產業也有更多的潛力可挖,當產業實現了“節節高”,電影“加”,也才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24:38

△4月28日《新聞1+1》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