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合力託舉,如何穩外貿?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5年一季度中國外貿“成績單”揭曉,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平穩開局。回到當下,面對風高浪急的外部環境,應對關稅衝擊,向內求穩,向外求變,如何幫助企業穩住外貿基本盤?出口轉內銷如何轉?《新聞1+1》連線中國貿促會全國委員會特邀顧問洪俊傑,進行分析解讀。

多方發聲扶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

如何看待中國企業集體出手?

洪俊傑: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候,電商平臺和商超企業,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更好匹配商品的供給和需求,解決渠道問題,同時商超平臺相關的物流、供應鏈、倉儲等服務,也能夠爲外貿企業轉內銷提供完整的配套支持,解決他們的難題。

出口轉內銷,哪些企業會更多受益?

洪俊傑:不同類型的企業,受益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中國對美出口的主要產品是機電、傢俱玩具、塑料製品、紡織品等等,與此相關的外貿企業出口受阻之後,內銷渠道擴寬,可以幫助他們更好解決當前難題。同時具有柔性生產能力的外貿企業,受益程度可能會更大一些。因爲這些企業能夠在同一個生產線上,生產不同種類的產品,適應不同的標準要求。出口轉內銷有一個堵點,就是涉及內外貿標準不一樣的問題,而這些具有柔性生產能力的企業,能夠更好適應變化,利用這樣的機遇。

出口轉內銷如何轉?

3個堵點需要更好解決

洪俊傑:除了要解決渠道問題,還有“三同”,就是同質(質量)、同標(標準)、同線(生產線),這三個主要的堵點需要重視。國內外因爲市場結構的不同,對商品的質量要求也不一樣。標準方面,比方說安全標準,不同國家地區使用的電壓不一樣,產品規格也不一樣,包括檢驗檢疫的標準也可能都不太一樣,所以同標也是一個堵點。關於生產線,如果原來生產的是外貿產品,要轉到滿足國內需求的產品上來,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未來我們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我想從這三個方面入手,解決好這些堵點問題。

出口轉內銷既是應急之舉,也是長期工程

洪俊傑:出口轉內銷,我想既是一個應急之舉,也是一個長期工程,是一件能夠產生長遠影響意義的事情。首先,針對當前的關稅戰帶來的一系列衝擊,能夠幫助我們的外貿企業,尤其是對有些企業來說,已經等同於“禁止性關稅”的情況下,出口轉內銷,能夠切實幫助企業。同時,對於企業來說,內外貿一體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這幾年我們的相關部門和行業也在一直推動這項工作。一些堵點卡點打通之後,從長遠角度來看,對於我們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更好連通國內外市場,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出口轉內銷,會否帶來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

洪俊傑:對於一部分行業和企業來說,可能確實存在這樣一種壓力,但是我覺得從本質上來說,內卷的出現,主要還是因爲大量投資之後,企業的質量效益沒有得到明顯提升而導致的。外貿轉內銷,從本質上來說,不會導致明顯的內卷問題。雖然我們出口的商品,從絕對值上來看是比較大的,但是從整個國內市場的角度來看,還是有空間的。“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國內市場緩衝空間廣闊,出口轉內銷的佔比是很低的,我們初步測算了一下,市場佔比應該不會超過5%。同時,我們的一些外貿商品,也能更好滿足國內不同層面的消費需求,也會引致一些新的需求出現,能夠達到消費升級的作用。綜合來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應對關稅衝擊,如何更好幫扶中小企業?

洪俊傑:在當下這樣一個應對關稅衝擊的重要時期,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會更大一些,因爲它們的規模比較小,能夠承受的資金壓力相對更低,承受風險相對能力更弱一些,但中小企業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船小好掉頭”,在轉型方面更加靈活。我覺得當下,中小企業要充分利用拓內銷的平臺,相關部門也要爲他們提供一些便利化的措施,比如綠色通道、供採對接等等,同時爲企業提供更多金融服務,比方說進出口銀行,提供一些融資方面的服務,中信保可以提供一些政策性的保險服務,讓他們更好抵禦風險。包括中國貿促會也可以爲企業介紹更多的朋友,擴大“朋友圈”,擴展國外的貿易網絡等等,綜合施策,來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