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深耕醫養結合 守護“銀髮”幸福

通訊員 褚成東

面對人口老齡化加速趨勢,山東省新泰市主動破局,以醫療資源整合爲核心抓手,打破醫療與養老資源壁壘,構建起“醫、養、康、護”四位一體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並不斷延伸服務維度,爲當地老年人築牢幸福晚年的堅實保障。

在新泰汶南醫院醫養中心,配備七大功能板塊,形成“醫、養、康、護、教、娛、安”七位一體的全方位、專業化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需求。“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是養老服務的難點羣體,居家護理困難,住院費用高昂,醫養中心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該中心主任牛玉玲介紹道,針對每位老人的身體狀況,中心都會量身定製個案化護理方案,從日常照護到健康管理,全方位改善老人生活質量與健康水平。

爲讓醫養服務惠及更多羣體,新泰市通過三種模式深化醫養結合,構建起多層次服務網絡: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醫養中心、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養老機構內設醫療單元。目前,全市3家醫療衛生機構開設醫養服務中心,20家醫療衛生機構與敬老院等機構建立協作,構建起覆蓋20個鄉鎮的醫養網絡,讓農村老人也能便捷享受醫養服務。

“以前做理療得往衛生院跑,現在在社區就能做,太方便了!”在小協鎮協莊社區醫養結合中心,58歲的侯培傑一邊使用康復器械,一邊感慨服務的便捷性。自2024年10月成立以來,該中心已開展鍼灸、推拿等傳統療法服務5100餘人次,組建5支家庭醫生團隊提供上門服務4200餘次,真正把健康服務“送上門”。

“我們組建家庭醫生團隊,就是爲了打通服務老年人的‘最後一公里’。”小協鎮衛生院院長張佳表示,團隊每天安排醫生在社區坐診,針對高齡、失能等特殊老人,主動上門提供健康檢查、用藥指導等服務,讓老人無需奔波就能享受到專業醫療關懷。

近年來,新泰市以資源整合爲突破口,創新打造“15分鐘醫養服務圈”,建成26處社區醫養結合示範點,在養老機構嵌入130個醫養服務點,形成“居家-社區-機構”三級網絡。通過設立嵌入式照護專區,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康復就在身邊”的服務目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連貫、優質的醫養服務。

針對養老護理員隊伍存在的年齡老化、專業不足等問題,新泰市還建立多元培養機制:完善薪酬職稱激勵,吸引120餘名醫護進入醫養機構;搭建23家醫療機構與6家醫養機構的人才交流平臺,開展進修輪訓;培育志願者隊伍,打造“光明新視界”“溫情陪伴”等品牌項目。

2024年新泰市65歲以上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率達74.8%,失能、失智、部分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務實現100%覆蓋。從“病有所醫”到 “老有所養、弱有所護”,新泰市通過全鏈條、多層次的醫養結合服務,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質的晚年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聯繫齊魯晚報泰安融媒中心,熱線電話:0538-69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