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宗擅平衡、以人為本

羅馬天主教新任教宗良十四世在梵蒂岡主持上任以來的首場彌撒並講道。(路透)

衆人引領期盼的西斯汀教堂終於在第四輪冒出嫋嫋白煙,新教宗以「願衆人平安」向大家問好。美國人普雷沃斯特樞機主教在秘密會議前儘管在熱門人選名單上出現,但是面對教會史上不曾讓美裔教宗出線,焦點仍多數放在義大利人教廷國務卿帕洛林、義大利人俄烏特使祖皮、亞洲菲律賓主教塔格萊、也屢屢提到友臺迦納樞機塗克森。在方濟各教宗生前依照地緣平衡任命的情況下,讓這次特別富有多元化背景的秘密會議增添各方權衡色彩。教宗良十四世上任究竟象徵何種意涵?未來教會可能的路線爲何?

首先,在需獲得至少八十九票的情勢下,自始即不時傳出國務卿帕洛林的票數至少擁有四十至五十的基本票,甚至根據《晚郵報》揭露菲律賓塔格萊樞機主教因敗給同是菲律賓樞機帕西翁科大衛,因其勇敢反對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侵犯人權,而將其亞洲和部分非洲樞機主教達成的共識票送給帕洛林。帕洛林擁有教會外交豐富的功績,配合方濟各完成梵陸主教臨時任命協議,卻不曾深耕地方教會,成爲其弱點。最終,由長期耕耘秘魯教區的新教宗—普雷沃斯特樞機主教出線,強烈顯示樞機主教們同意方濟各所秉持的教會必須走出去的宗旨,且必須具備曾深耕當地教會的經驗。

普雷沃斯特是信徒衆多的拉丁美洲牧靈工作的標竿人物,曾擔任兩屆總會長,領導世界各地的奧古斯丁修會。他從二○二三年掌管教廷部的領導權,立即展現出一種不那麼學術、更具牧靈精神的風格,被譽爲靈魂和教會的培育者。他關注主教會議制度,但不以意識形態強迫。普雷沃斯特本着教會佈道的實地經驗卻有着全球視野。他不算是教會革命者,但也非頑固的保守派,更貼近「精神實用主義者」。他是傳統情感與教宗方濟各所倡導的革新要求之間的調解人。

新教宗出生於芝加哥的法裔加拿大家庭,是典型的歐美背景,但秘魯長年的牧靈經驗彌補了非亞非籍教宗的缺憾。不過,要以他的背景就定調跟美國川普拉近距離,這也不然。以政治層面而言,他不曾支持川普的分裂言論,傾向於以人爲本,而不是兩極化。他的平衡立場使他能夠與美國主教團中較爲保守的派別進行對話,並與教宗方濟各的做法保持一致,因此受到支持方濟各遺產延續性的支持者所喜愛。

由此可見,未來良十四世所領導的教會會在傳統及方濟各的革新路線平衡發展,教廷的外交作爲將會是從基層牧靈關懷和教義出發。此外,有別於教廷國務卿帕洛林跟着方濟各深耕梵陸關係,非外交體系但深耕地方教會的良十四世出線,意味着未來還有三年半的梵陸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將進入停看聽的磨合階段。

具歐美背景的他,在對中政策方面,不見得能超越拉美移民之子方濟各的耐心與寬容,倘若北京違規任命主教或對當地教會的打壓未見改善,受限於要平衡教廷內部保守派的壓力,良十四世或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