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以“教育家精神活動周”激活教育均衡新動能

3月24日至30日,由四川省教師發展中心聯合廣安市、鄰水縣教育部門主辦的“弘揚教育家精神活動周”圓滿收官。本次活動以“踐行教育家精神,共築教育強國夢”爲主題,圍繞“大學習、大宣傳、大討論、大練兵、大提升”主線,組織四川省12個國家級和省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攜手110餘名教育專家,以工作室爲核心,聯動142個工作站與670餘所學校參與,吸引3萬餘名教師。

“‌踐行教育家精神,立足國家戰略,把握教育強國建設的歷史使命,我們要聚焦重點任務,凝聚多方合力,推動教育家精神落地生根。‌”四川省教師發展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雷雲表示。

在與會的四川大學教授羅哲看來,本次活動通過縱向聯動、橫向協同、週期貫通三大創新機制,打破地域壁壘,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教育薄弱地區流動,爲教育均衡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在教育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中,教育均衡發展始終是核心議題。四川省作爲西部教育大省,城鄉和區域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尤其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鄉村教育面臨基礎薄弱的困境。針對這一問題,四川省積極探尋創新之路,緊緊圍繞《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要求,於2025年策劃並實施“跨區域資源池”模式。這一模式以“活動周”爲依託,旨在匯聚各方優質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的跨區域共享與優化配置。首場活動在紅色革命老區廣安舉行,吸引了川渝地區670餘所學校參與,3萬餘名教師從中受益,其中鄰水縣7000餘名教師深度參與,成爲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力量。

鄰水縣黨委政府組織全縣137所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一校一策”的資源對接方案。爲確保活動順利推進,四川省教師發展中心組織專家和工作室領銜人赴鄰水縣調研、召開專項培訓會和活動周啓動儀式;鄰水縣多次召開調度會,及時解決活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障政策有效落地。

國家、省、市、縣20餘個工作室協同發力,工作室領銜人和成員100餘名代表深入鄉村學校,開展“送教下鄉”“聯合研修”等活動達120場次。針對鄉村學校面臨的“美育素養提升”“縣域高中振興行動”“中小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等多項難題,與當地教師共同研討。此外,國家級、省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與鄰水縣域高中結對,共享30個教學資源庫,涵蓋教學課件、試題庫、教學案例等,推動“名校+”協同發展,提升薄弱學校的教學質量。

活動周分爲“領學研修”“共同踐行”“總結反思”三個階段,形成閉環式資源利用模式。“領學研修”階段,開展書記校長思政課、教師同上一堂好課等活動。評選出80餘堂優質課例、200餘份優秀教學設計,生成100餘項優質教學案例,爲教師提供學習借鑑的樣本。“共同踐行”階段,通過聯合研修、實地幫扶、送課送教等活動,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累計現場培訓教師 2000 餘人次,併爲15所鄉村學校量身定製提質方案。“總結反思”階段,深入剖析活動中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形成《鄰水縣教育診斷報告》,將典型案例納入省級資源庫,實現經驗在全省範圍內的推廣。

本次活動推動四川全省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打破地域限制,聯合送教、協同研修,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集羣發展態勢,提升教育人才團隊影響力。2025年將在成都市、涼山州、阿壩州、南充市等多地,匯聚川派教育名師名家智慧與各方資源力量,創新舉辦“川派教育名家大講堂”“弘揚教育家精神活動周”活動,以推廣先進教育理念與實踐成果爲目標,不斷完善“跨區域資源池”模式。(中國教師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康麗 通訊員 崔勇 彭建)

作者:康麗 崔勇 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