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後美國過渡期 全球混亂恐10年 沒國家有能力扛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警告,全球將迎來一個「混亂」的後美國秩序轉型期,可能爲期十年。(路透)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警告,全球將迎來一個後美國秩序的「混亂」過渡期,可能爲期十年,他呼籲立即採取行動,推動貿易自由化並保護全球共同利益。
黃循財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表示,這段過渡期「無疑將混亂且難以預測,因爲美國正退出其全球保險人角色,但沒有其他國家有能力或願意填補這個真空」,新加坡作爲戰後全球化和多邊主義時代主要受惠者,承擔不起「坐待事態發生或指望事態會奇蹟般自行解決」的代價。
他表示,現在必須採取行動,「建立新的貿易連結並維持貿易自由化動能,我們無法單獨做到,但我們會與其他志同道合國家一起努力」。
黃循財說,最近推動的「未來投資與貿易伙伴(FITP)」,創始成員國包括新加坡、阿聯及紐西蘭,是小國團結推動開放貿易的範例之一。他說,未來可望把歐盟和東協十國納入單一自由貿易協定之下,雖然歐洲與東南亞多數協議都是各國個別洽談,但新加坡認爲這些是重振貿易的新機會。
他表示,由於川普政府「美國優先」議程並非暫時現象,現在需要一個新的多邊架構,「這反映政治文化與社會本身更廣泛的變化,美國似乎認爲始終未受惠於美國建立的現有全球秩序,也不準備努力維持該秩序」。
在美國宣佈關稅後,中國不斷尋求鞏固東南亞影響力,但黃循財認爲,中國目前沒能力或意願取代美國成全球體系主導力量,中國「仍是一個有諸多國內挑戰的中等所得國家,目前還沒有新的全球領導者出現,我們正處於這段非常不可預測而混亂的過渡期」。
黃循財表示,新加坡將繼續與美中兩大強權保持穩固關係,但也承認在美國晶片出口管制等議題很難保持中立。一些總部設在新加坡的企業,已被控協助將美國管制的晶片非法轉運至中國。
黃循財形容新加坡經濟有如「礦坑裡的金絲雀」,目前正因關稅影響而出現企業暫緩投資和招聘跡象,「正因爲我們如此開放、如此接觸外部環境,我們是率先感受到外部環境開始轉弱的國家。我們今年上半年還沒感受到,但現在我們開始感受到一些放緩」。
他說,關稅最初衝擊沒有預期嚴重,因爲企業已在關稅生效前提前下單,同時人工智慧(AI)等領域的技術突破也已支撐經濟。
雖然新加坡商品僅被美國課徵相對較低的10%關稅,但多數東南亞鄰國卻被課徵19%,威脅東南亞錯綜複雜的供應鏈,而且針對中國商品的轉口貿易關稅,預料也將傷害全球最大轉運樞紐之一的新加坡。同時,美國正準備對星國輸美兩大產品藥品和半導體,課徵產業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