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網絡平臺“開盲盒式”扣費,“錢小”事大

近來,共享單車騎行“被超時”成爲消費者的槽點,有的騎行結束關鎖後仍被系統通知“數小時未鎖車”,有的免費時長內的騎行卻“被超時”扣錢。因爲涉及金額少、嫌麻煩,消費者往往選擇不投訴,也有因投訴無果而“認栽”,網絡平臺上這類“套路”讓不少消費者壞了心情。

騎行“被超時”、取消打車訂單被扣費、免費套餐被扣服務費、自動續費無事先通知……網絡平臺“開盲盒式”扣“小錢”的情況不在少數。“錢小”並非“事不大”,網絡消費中要把消費者的體驗當回事,以真誠共築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費環境,才能贏得消費者長久的信賴。

“被超時”“被扣費”等花樣,看似精明的變現策略,實則侵蝕了消費者信任。一方面,套餐滿減、會員卡規則等往往有着複雜的計費方式,讓人眼花繚亂、陷入困惑,甚至不明所以地交了錢;另一方面,對智能系統高度依賴讓用戶誤操作撤回難,也讓扣費糾紛成爲投訴的高發地。網絡消費同樣需要以人爲本,客戶服務要充滿人情味,需充分理解消費者訴求,秉持用科技改變生活的長遠願景,而非短視地榨取蠅頭小利。

真正的商業智慧,不在於設置隱蔽的收費陷阱,而在於通過提升服務質量讓用戶自願續費。增強公衆的網絡消費信心,重在優化消費體驗。網絡平臺應當履行好自身職責和義務,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條款等進行自查自糾,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提升平臺收費透明度,在扣費規則設計階段就要充分考慮消費者退訂自由,以具體可操作的條款共促更健全的消費服務軟環境。

營造放心消費環境,離不開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督。“小事”聚少成多也是影響消費環境的大事,要用更大強度、更多智慧的監管執法捍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全社會共同努力構建信用消費體系,剔除影響消費體驗的不利因素和掣肘環節,才能讓消費者放心消費,市場更加繁榮健康。

來源:陽娜/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