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三張清單”打開“執行盲盒”

6月12日,星期四,陰雨連綿。

浙江省武義縣人民法院會議室裡異常安靜,雨水拍打玻璃窗的聲音依稀可辨。一年前的今天,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公司怎麼說破產就破產了?法院是不是想通過破產程序幫他們‘金蟬脫殼’?”“欠我們這麼多錢,現在告訴我們只能拿到這點賠償款,法院到底查沒查財產?”……

債權人代表你一言我一語,質疑聲瞬間塞滿了整個會議室,讓武義法院執行法官鮑聖鍇喘不過氣來。

“涉執案件187件、尚未執行標的額1.2億元、167名工人工資尚未兌現”,鮑聖鍇心中盤算着。如何使數百名債權人達成一致意見、實現破產重整?如何提高受償率、確保債權人公平受償?鮑聖鍇犯了難。

執行“溫差”喚醒沉睡的“清單”

金華東南一隅,有一家“明星企業”聲名遠揚——武義機牀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機牀公司)。

誰曾想,機牀公司卻在2017年遭遇“滑鐵盧”:因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加之擔保陷入債務危機,導致資金鍊斷裂並最終停業,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廠房土地面臨租戶騰空、鄰村道路糾紛等障礙,處置困難。

金融借款糾紛、買賣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勞動爭議糾紛……2017年至2024年,機牀公司被頻頻訴至法院。相關案件進入執行程序。

面對眼前這座20多萬平方米的廠房,如果只是簡單拍賣處置,可能會讓企業價值大打折扣,爲了更好盤活生產資源、激活市場活力,法官決定再努力一把。最終,這起案件進入執破融合程序,開啓了艱難的重整之路。

關聯案件數量大、債權人衆多、執行財產龐雜、標的額巨大……這是法官對這起案件的定位。在金華市,類似疑難複雜案件不在少數。金華是民營經濟大市,民商事糾紛數量居高不下,執行壓力大、執行難度高等問題難以解決。

據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葉向陽介紹,近年來,金華法院圍繞切實解決執行難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執行核心質效指標均優於或居於合理區間。

但令人費解的是,在執行工作穩步推進的同時,涉執信訪投訴量卻並未減少。2023年4月,金華法院開展調研,40.25%的羣衆因執行不公開誤以爲法院執行不力,31.37%的羣衆不瞭解“執行不能”,認爲執行成效與自身預期存在差距。

執行質效與羣衆滿意度之間產生巨大“溫差”的癥結何在?

2023年5月,金華中院調研組走訪各縣市區,邀請各界代表委員、黨員羣衆圍繞破解執行難題共商對策,其間專門傾聽執行信訪人提出的難點堵點問題。

“執行權運行較爲封閉、風險點不少,如執行案款管理、不動產網拍等不規範問題,以及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等現象仍然存在。”

“當事人對執行情況不清楚,不得不向法官打電話詢問,但佔線、忙線卻成了家常便飯。”

“被執行人到底是沒錢,還是故意不還錢,‘失能’與‘失信’很難甄別。”

“執行工作是保障當事人勝訴權益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社會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一環。與審判不同,執行是在‘盲盒’中進行的,羣衆缺少知情權,難以感受到公平正義,對執行結果的滿意度也就難以提升。”葉向陽記下了這樣一段話。

問題找到了,該如何破題?

穿過後陳村村民委員會的大門,紅牆上“後陳——中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誕生地”幾個金黃大字,訴說着關於民主與監督的悠悠往事。

21年前,金華市武義縣後陳村創造性地設置了獨立於村黨支部、村委會的第三方監督機構——村務監督委員會,這一做法被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總結提煉爲“後陳經驗”,並由“一村之治”上升爲“治國之策”。自此,“公開”與“監督”兩大理念在金華人心中生根發芽。

“這是當時村務公開欄上張貼的清單,哪怕買一支筆、一瓶墨都要記賬,主動公開,接受監督。”2023年5月,葉向陽聽到後陳村黨支部書記吳興勇的這番話,彷彿在迷霧中尋到了出口。

打造“後陳經驗”執行版,將執行流程以可視化清單形式送達當事人,能否拆除信息“隔離牆”、增加羣衆信任感?以透明化倒逼規範化,能否破解當事人對執行不力、執行不公、執行不廉的質疑?

自此,一場以財產查控、財產處置、財產分配“三張清單”爲抓手的執行公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三張清單”只爲解答三件事

“‘三張清單’是在陣痛中誕生的,這不僅僅是三份文書,更是以公開監督爲原則的自我革命。”葉向陽介紹,金華法院針對執行工作流程,梳理出29項111個節點作爲制發“清單”的重要基礎。但將每個節點的碎片化信息都通知給申請執行人,是否能讓其真正有效瞭解案件情況?

“申請執行人最關心三件事:能不能拿到錢、什麼時候拿到錢、拿到多少錢。”金華中院黨組構思“三張清單”內容框架時有自己的考量。

將執行過程比作一條座標軸,這三件事分別對應財產查控、處置、分配三個座標點。金華中院圍繞執行規範化建設,緊盯執行三大關鍵環節,設計規定期限內的集約告知進展情況清單,力圖通過對執行前中後端系統監管,讓權力曬在陽光下,讓人民羣衆知道“財產去哪了”。

磐安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申斌在全國法院辦案辦公平臺上向記者展示“三張清單”。點開系統主頁,財產查控清單、財產處置清單、財產分配清單分列其中。

財產查控清單回答的是“有沒有錢”的問題。在立案後30日內,申請執行人會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系統中收到一份清單,其中以表格形式列明財產查控情況,包括財產類型、賬戶、查控起止時間等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發送財產查控清單的同時,法院會同步開放財產線索線上反饋渠道,申請執行人若發現法院未掌握的財產情況,可隨時上報,形成雙向反饋閉環。

財產處置清單回答的是“怎麼變現”的問題。如果查控後財產需要處置變現的,申請執行人會在收到查控清單後30日內收到財產處置清單。動產、不動產是否評估拍賣,銀行賬戶是否扣劃等財產處置進展及暫緩處置原因會一 一告知申請執行人。若遇到關聯案件,法院會未雨綢繆,在清單中釋明優先受償順序、關聯案件分配等風險。

財產分配清單回答的是“怎麼分”的問題。在關聯案件中,法院會在案款到賬後15日內反饋財產分配清單,幫助各債權人釐清案款分配明細、分配依據及優先受償順序。目前,金華地區所有關聯案件均可檢索,以保障公平分配、規範案款發放、保障異議權。

“平臺可依託數字化手段智能歸集財產數據、抓取數字節點,一鍵生成‘三張清單’報告材料,實現在辦執行案件的財產信息和執行進展一表總覽、自動發送、分類預警、動態監管,‘點對點’送達當事人。”申斌介紹說。

金華法院堅持“主動公開、應公開盡公開”原則,將執行信息最大化有效披露給羣衆。2024年3月,數字化應用在金華兩級法院試運行;今年6月10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展執行公開“三張清單”應用培訓會,標誌着“三張清單”執行公開改革正式在浙江全省推廣。一年多來,已發送8萬餘份清單。而這其中的561份,發到了機牀公司案債權人手中,成爲化解糾紛的重要法寶……

時間回到2024年6月12日,在預重整債權人會議上,破產管理人發現大部分債權人對機牀公司財產存疑。機牀公司回春之日難道就這樣遙遙無期?鮑聖鍇一時不知何去何從。

“債權人之所以反對,一是怕企業破產會降低清償比重,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兌現;二是不清楚執行情況,心裡沒底。不妨以‘三張清單’爲抓手突破困局……”金華中院執行局副局長金峰的一番話,讓“三張清單”闖入了鮑聖鍇的腦海。

找到解題之法後,武義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曜要求執破融合團隊針對債權人的疑慮“對症下藥”:破產(預)重整過程中,藉助債權人會議的集體議事規則,形成財產處置糾紛化解方案,創新引入執行“三張清單”,公開所有財產信息和處置、分配方案。

2024年7月至10月,數百名債權人依次收到機牀公司財產查控清單和財產處置清單,執行財產狀況及處置意見條分縷析地呈現。

“公司目前有機牀生產和檢驗專用廠房、設備和19項專利,破產重整可以使清償率最大化……”執破融合團隊針對債權人疑問事項,結合“三張清單”釋明原委。

“清單列明瞭財產情況和執行流程,讓我們看到法院真真切切在做事,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諸暨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相關負責人展示着清單,一張“財產畫像”躍然而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清單中劃清了“失信”與“失能”的界限,幫助當事人正確認識“執行難”與“執行不能”,從源頭減少了信訪風險。

2024年10月23日,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在武義法院會議室召開,因會前已向債權人充分送達清單,會議2小時內無一人對執行財產質疑詢問,公司破產重整方案高票通過,成功引入投資款4500萬元,僅用67天便通過重整計劃,妥善處理各類債務,全額兌付167名工人200餘萬元工資。

這起執破融合案件的順利化解只是“三張清單”公開改革機制落地見效的一個縮影,以公開促解紛的故事還在上演……

在陽光下走路底氣纔會更足

“當事人XXX請您及時發送財產處置清單。”在鮑聖鍇的辦公平臺上,幾乎每天都會“蹦”出這樣一條消息。

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系統中,當事人不僅僅是被動接收信息,還有兩個重要選項讓當事人“發聲”:在線申請發放清單、反饋線索。

“‘後陳經驗’除了‘公開’,更重要的是‘監督’。不公開難以得到民心,不監督難以守住民心。”葉向陽說,除了當事人督促執行外,“監督員”還有很多。

走進金華中院執行指揮中心,數名身着藍色制服的工作人員正在飛速敲擊鍵盤,屏幕上“財產查控清單”正在逐一發送。他們是由公證處工作人員組成的執行公證團隊,負責財產查控清單的整理、彙總、發送等事務性工作,實現公開事務專事專管。

自執行公開團隊發送第一張清單後,當事人就會依照需求督促法官發送後續清單,倒逼“三張清單”車輪式送達。

如果說執行公開團隊是“三張清單”的“臺前操作者”,那麼執行監督員則是“幕後觀察者”。

“建議財產查控清單增加對虛擬貨幣、數字藝術品等特殊財產的查控說明。”“建議法官對財產分配的計算方式和依據解釋得通俗易懂些,減少當事人疑慮。”6月10日,3位執行監督員再次相聚在金華中院會議室,向執行法官提出意見建議。

爲加強外部監督,金華法院聘請代表委員及金融、新聞從業者等149名執行監督員,在重點案件執行、重大活動開展、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中監督見證執行803次,推動化解327件糾紛,並在規範落實“三張清單”過程中實時監督、建言獻策。

除當事人、執行公開團隊、執行監督員構成的外部監督矩陣倒逼案件辦理、財產處置、案款管理更加規範外,分管院領導、局領導的內部監管機制也在實時運行。

在金華中院執行局局長賀利平辦公電腦上,“執行流程可視化駕駛艙”平臺上“三張清單”的送達數量和反饋時間等數據實時變動。“金華法院將‘三張清單’落實情況作爲案件結案評查標準之一,未製作、未發送、告知內容不全均不得結案。同時,嚴格落實‘三必查’原則,即投訴必查、超時限查控必查、未履行告知必查,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促推執行規範化。”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審判權和執行權分離改革,健全國家執行體制,強化當事人、檢察機關和社會公衆對執行活動的全程監督。這對法院建立執行監督制約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強監督,一是爲了提升執行質效,確保‘三張清單’發揮實質性作用;二是爲了‘曬曬黴’,以‘三張清單’爲載體抓手,杜絕腐敗發生。”葉向陽說,在陽光下走路底氣纔會更足。

“公開是最有效的監督,監督是最有力的規範。‘三張清單’以‘公開’與‘監督’爲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助推執行規範化行穩致遠。”葉向陽說道。

“三張清單”既是執行公開改革機制,也是執行監督制約機制;既是公開改革問題,也是司法民主問題,只有秉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才能執行得了、執行得好。

2023年6月,金華中院謀劃開展“三張清單”執行公開改革,開展試點工作,如今已走過兩度春秋。

截至今年5月底,金華市執行完畢率、首執案件終本率、執行到位率相比改革前分別優化11.72、11.78和17.2個百分點;未發放執行案款相比改革前下降34.5%;反映執行不力的涉執信訪總量同比下降33.1%。

當機牀公司數百名職工眼中重燃希望,廠房的齒輪再次轉動,機器轟鳴聲打破清晨的寂靜;

後陳村的柳樹旁,村務監督委員會的老主任帶着新當選的委員圍坐在村務公開欄前,商討着村務工作;

金華中院執行指揮中心裡,執行法官和執行公證團隊還在覈對即將送達的“三張清單”。

一幅幅畫面構成了金華法院以執行公開改革爲抓手,切實解決執行難的生動圖景。

金華法院以“開胸驗肺”式的陽光執行理念促規範、提公信,把羣衆的需求清單轉化爲法院的履職清單,讓執行更透明,讓公平正義真正可觸可感、直抵人心。(見習記者 孫林林)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