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頭條|向着高水平現代化,“未來之城”拔節生長——河北雄安新區蹲點觀察
新華社石家莊3月31日電 題:向着高水平現代化,“未來之城”拔節生長——河北雄安新區蹲點觀察 新華社記者李鳳雙、張濤、齊雷傑 春日雄安,到處涌現着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澎湃着高質量發展的活力。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 從“一片地”繪就“一張圖”,再根據高標準規劃藍圖建起“一座城”,雄安不斷推動新區向城市管理體制轉變,充分展現高水平現代化城市的“味道”。
聚勢:城市功能愈加完善
近日,以一場國際性女籃友誼賽爲序幕,雄安體育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讓雄安新區啓動區的夜晚沸騰起來。這裡總座位數超過4萬個,爲雄安填補了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場所的空白。 作爲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雄安城市建設蹄疾步穩,城市功能持續“上新”,正成爲疏解單位和各類創新主體嶄新的家。 李茂帆從關注雄安這片熱土,到入職中國星本站聯供應鏈有限公司,從購房安家,到參與公司進駐攻堅行動,他相信“在這裡可以實現夢想”。 2024年10月,中國星網集團總部及所屬4家二級子公司遷駐雄安後,發揮龍頭企業作用,點亮了空天信息產業鏈條上的“主星”。 承接一家疏解央企,聚集一個產業集羣。依託中國星網、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雄安着力構建涵蓋衛星互聯網、時空信息、商業衛星智造、空天飛行器等賽道的產業體系,已吸引60家空天信息領域企業聚集。 在雄安科創中心展廳內,有一款可堆疊平板互聯網通信衛星模型。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史耀中說,他們是一家從北京落戶雄安的企業,看中了這裡的產業聚集優勢。這款產品去年研發出來,可讓火箭整流罩內容納更多衛星,提高發射效率。 雄安壓茬推進標誌性疏解項目落地,取得突破性進展。 央企方面,除已落戶的中國星網等4家央企總部,中國大唐等4家央企總部今年將開工建設;高校方面,北京交通大學等4所高校雄安校區正全面施工;醫院方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加快建設,北京協和醫院國家醫學中心(雄安院區)即將開工…… 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支撐。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產業,雄安加速聚集科創要素資源,打造新時代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梅卡曼德(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作爲獨角獸企業,致力於爲工業機器人裝上“眼睛”和“大腦”。2024年將總部搬到雄安後,梅卡曼德與中國雄安集團、科大訊飛等企業發起成立雄安新區中關村機器人產業聯盟,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 平臺匯聚資源,“鏈”起創新生態圈。雄安搭建了10餘個創新平臺,爲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提供創新土壤;建設了27棟主題樓宇,570餘家入駐企業聚集成勢。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總建築面積達5030萬平方米,4806棟樓宇拔地而起,現代化城市形象日益顯現。2024年底,雄安新區召開機構職能調整動員部署會議,21個工作部門、4個片區管委會集中揭牌,向城市管理體制轉變邁出堅實一步,爲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提供堅強保障。 聚才:工作往來愈加便利
每週5天工作日,3天在北京,2天在雄安。雄安宣武醫院副院長劉東斌6:20從北京宣武醫院坐班車出發,8:00前趕到雄安,出門診、做手術、開會、查房……與在北京無異。17:30,他從雄安返回北京。 雄安宣武醫院是北京以“交鑰匙”方式建設的項目,保障疏解人員與當地居民的醫療需求。截至目前,醫院門診量累計超過23萬人次,劉東斌在雄安做過的手術超過100臺。 雄安創新個人執業資格註冊制度,在京醫師、護士來雄自動獲得執業權限,無需再到審批部門辦理註冊。350餘名北京宣武醫院醫生在雄安出診,居民在家門口可享受高水平醫療服務。 巡飛智能(雄安)科技有限公司經過4年多發展,已成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經理黃玉強說,公司在新區政策支持下取得多項發明專利,無人機自主巡檢場景平臺已應用在道路病害巡查、園區安防等多種場景。他申領了雄才A卡,住進了保障性租賃房,全家戶籍都遷到了雄安。從一人疏解到一家人選擇雄安,他感到非常安心。 黃玉強是雄安人口流入的一個縮影。自2017年4月宣佈設立以來,雄安人口持續增長,2024年底常住人口達136.07萬人,顯示出“未來之城”的人才聚集力。 如今,雄安新區教育、醫療、住房等政策體系基本成型,疏解人員的創業條件、居住條件、福利待遇不低於留在北京時的水平。疏解人員在雄安租房、購房可提取在北京繳納的公積金,京籍疏解人員子女回北京就讀、參加中考高考都沒有障礙。 “京雄同城化”在多個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數據“同享”,疏解人員在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可直接調用北京相關數據;服務“同質”,192個事項京雄同城化辦理,209項從業資質資格互認…… “來到雄安,如在北京”逐漸成爲人們的共識。目前,4000餘家北京來源企業在雄安扎根創業,央企在新區設立各類機構超300家,2024年疏解人員子女在雄安上學人數同比增加89.5%。 工作上的便利,還體現在創業的小環境。雄安興元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鞏文通說,經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牽線搭橋,“上下樓”成了產業“上下游”。去年8月,他的公司與另外兩家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形成線上、線下的業務支撐。 聚心:居住生活愈加愜意
啓動區易安社區廣場上,社區健美操隊隊長王素平和隊員們每天訓練,豐富多彩的社區生活,讓她和許多鄰居找到了家的感覺。易安社區首批入住的1700多位居民,大多是疏解人員及其家屬,居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落戶手續複雜。轄區派出所每週二、週四派專人到社區坐班,幫居民解決落戶問題。 雄安健全“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黨組織架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社區高效運行,建立黨建引領的“一呼聯應”管理機制,整合多方資源力量化解難題。 在南文營社區黨羣服務中心,一本本走訪得來的民情臺賬,記錄着社區居民的大事小情。“帶着感情做調研‘開藥方’,社區對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羣體的結對幫扶更有針對性。”南文營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偉肖說。 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獨居老人“雲守護”、空置房入住“雲監測”等智慧場景落地;社保等數十項爲民服務事項下沉社區就近辦理,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一站通辦”……一項項改革,爲新區高水平管理注入強大動力。 “夜宵哪有夜校香!”雄安颳起“夜校風”,青年夜校、職工夜校、新市民夜校紛紛上新,讓“放下行囊、追求夢想”的年輕人學習新知識、結識新朋友,感受到城市的溫暖。社區“15分鐘生活圈”和“租售同權”政策落地,讓年輕人租房生活沒有後顧之憂。 雄安新區住房管理中心主任陸長明說,雄安實施租售同權政策,承租人只要提供住房租賃合同備案信息,子女入學、辦理居住證、積分落戶、公積金租房提取等方面的權益都能得到保障。目前,3500餘戶家庭憑備案租賃合同爲子女辦理了入學手續,“長租即常住,長住即安家”理念在雄安落地生根。 2025年是雄安實現“上臺階”的重要一年,這裡將全面增強綜合承載能力、要素聚集能力、自我發展能力,朝着“未來之城”繼續穩步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