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頭條·兩會特別報道|向着中國式現代化奮力進發——寫在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題:向着中國式現代化奮力進發——寫在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 新華社記者 又一個新春,全國兩會萬衆矚目,大幕將啓。 又一次會聚,代表委員肩負重託,共商國是。 新的歷史座標,新的時代使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後第一次全國兩會; “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十五五”規劃正待謀劃; 距離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僅有十年。 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2025年全國兩會必將凝聚共識、激發力量,團結億萬人民,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更加壯美的新篇章!
把牢機遇,開啓中國式現代化新一程
春和景明,萬象更新。神州大地4.8萬公里高鐵線路上,列車飛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鋒計劃把喜訊帶上全國兩會:“CR450動車組運營時速將達400公里,全球最快!” 持續超越,活力升騰。 2024年經濟總量突破130萬億元,同比增長5.0%;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保持全球第一;外貿規模再創新高……我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錨定新座標、描繪新藍圖,全國兩會既是議大事、謀大計的重要平臺,也是觀大局、察大勢的關鍵窗口。 “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需要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張連起說。 江蘇太倉港,萬里長江入海口,一艘艘貨輪靠泊出發、晝夜不停。 “任務很滿,必須保質保量。”全國人大代表、蘇州港集團太倉鑫海港口開發有限公司門機班大班長褚鋒連日來加班加點。 從服裝、傢俱、家電等“老三樣”到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中國製造”轉型“中國智造”,揚帆出海,弄潮搏浪。 2025年全國兩會,承載新的使命任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全國兩會還要細化‘施工圖’,敲定‘責任書’。”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會長黃西勤代表說。 這位全國人大代表所在的深圳市,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深圳—民意速辦”平臺建立完善24小時快速響應機制,探索超大城市治理變革的新樣本。 變中尋機,難中求進。 在歐美市場遭遇貿易壁壘的影響後,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借力“一帶一路”,在迪拜市場站穩腳跟,當地今年預計銷售額超過2500萬美元。 “現在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佔有很重的分量,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深鼓舞着全國人大代表、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誠。“新思路決定新出路,期待全國兩會提出新目標作出新部署!”陳誠說。
增強信心,邁出迎難而上的堅實步伐
國內最大灘塗光伏儲能電站投產發電;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奔跑;DeepSeek國產大模型驚豔世界;動畫工業託舉《哪吒2》連破票房紀錄…… 厚積薄發,硬核躍升。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說,“科學技術要打頭陣”,全國兩會還要釋放更多信號,爲中國式現代化搭載“新引擎”,注入新動力。 前進之路從來不是坦途。環顧外部,國際環境更加嚴峻複雜,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着眼內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幹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爲,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面對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負責同志,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審時度勢,保持穩中求進的定力——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餘淼傑說,不少行業面臨市場需求瓶頸和同質化競爭,亟需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上下功夫。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遼寧本溪,考察鞍鋼集團所屬的本鋼板材冷軋總廠第三冷軋廠,瞭解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總書記指出:“要繼續努力,把短板補上,把結構調優,繼續爲中國式現代化多作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鞍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成旭說,總書記考察的冷軋廠集控中心投用後,使勞動生產率提高65%,產量提升25%。牢牢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大勢,東北老工業基地正在加速邁向未來製造。 創新引領,激發敢想敢拼的活力——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從地方兩會到全國兩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保持熱度,有望催生更多新政策。 春節後首個工作日,上海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明確在優化爲企整體服務、優化涉企監管檢查等方面推出58條任務舉措。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顧軍表示,將聚焦企業關切的突出問題,打通基層營商環境“最後一公里”;常態化開展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修訂,爲企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發佈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印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實施方案…… 一系列標誌性改革舉措密集出臺,讓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倍感振奮:“我們堅定信念信心不動搖,直面矛盾問題不迴避,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擊鼓催徵,匯聚同向同行的合力—— 赴京參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鶴城鄉新安源村黨總支書記李發權帶領全村黨員羣衆,一起學習中央一號文件。 “文件提出‘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李發權說,今年要進一步發展茶葉和香榧種植,打造一批旅遊精品線路,讓鄉親們的日子更紅火!
彙集民智,築牢“中國之治”的堅固基石
“從賽場到會場,制勝的法寶都是一條:集衆智、匯衆力。”在不久前的哈爾濱亞冬會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委員、我國冬奧會速滑項目首枚金牌獲得者張虹用各行各業百餘名火炬手接力傳遞的火炬,點燃主火炬塔。今年全國兩會,她將積極建言,希望能爲我國“冰雪熱”再添“一把火”。 履職盡責,聚焦民生—— 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有的深入田間地頭,帶回科技助農、鄉村振興的好點子;有的穿梭社區工廠,記下百姓的大事小情;有的開通“對話”“郵箱”,網上網下收集民意…… “只有千方百計走到羣衆中間,建言資政才能更有力度。”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滿洲裡市政協副主席杜明燕深有感觸。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 去年,全國人大代表、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徐曉嬋提出關於分級診療中基層醫療能力提升的建議,引起相關部門重視。此次全國兩會,她就基層調研的最新情況形成相關建議。 “從‘看得上病’到‘看得好病’,健康中國有你有我,共建共享。”她說。 “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民生福祉類佔比超過三分之一,在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生殖醫學中心首席專家盧偉英認爲,“十四五”規劃新增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達4.5個的指標,足見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期待此次全國兩會出臺更多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 從一名快遞小哥成長爲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順衡速運有限公司江漢分部經理汪勇最關心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 “現在靈活就業人員這個羣體約有2億人,相信國家的政策會越來越好,讓大夥兒生活更安心、工作更暖心。” 民主民生,交融共鳴——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榮華第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手機裡的一張照片中,一本本厚厚的文件夾,見證基層民意搭載國家立法“直通車”的生動軌跡。 作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設立的首批四個基層立法聯繫點之一,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已累計聽取103部國家法律草案,上報建議3771條,其中337條被採納。 “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裝飾品,讓國家的大圖景同民衆的小目標緊緊相連。”盛弘說,億萬人民實實在在的民主,築就“中國之治”的“硬基石”。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必將進一步促進黨心民心同頻共振,將人民民主的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爲國家治理效能,最廣泛地動員全體人民以主人翁姿態投身現代化建設。 “一定要把我們的感謝帶到首都去”“請告訴大家,我們肯定會把日子過得比之前還要好”…… 這些天,全國政協委員、西藏日喀則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尼瑪瓊拉接連收到很多這樣的消息。 2025年1月,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關心下,不到一個月,災區羣衆過渡性安置全部完成。 這次出發前,尼瑪瓊拉又專程走進安置點:一間間整潔的板房排列整齊,水、電、網一應俱全…… “我把家鄉父老的心聲帶過來,我們的新家園正在‘拔節生長’,中華民族的大家園也會越來越興旺!” 凝心聚力,共創未來—— 蛇年伊始,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帶着團隊,開啓醫療器械創新產學研融合調研。 “不怕風高浪急,闖過去纔有未來!”這位曾與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受到總書記鼓勵的“80後”海歸創業者堅信,堅持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民族的復興夢與個人的事業夢必將同夢同圓。 “我們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大家要充滿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與代表委員的心聲,匯成奮發有爲的主旋律—— 腳踏實地、久久爲功,才能實現新跨越。 畫出最大同心圓,爲改革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 迎着春風,乘勢而上,在新徵程上闊步前進! …… 2025年全國兩會展現中國信心,昭示光明前景,必將激勵全國人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黨中央確定的戰略部署上來,向着中國式現代化奮力進發!(記者吳晶、董瑞豐、高蕾、魏玉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