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省兩會特別報道 兩會頭條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本報記者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好建強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過去一年,我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優勢鞏固提升。如何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成爲了今年兩會上熱議的話題,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們各抒己見,帶來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瞭解到我省過去一年在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取得的成績。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完成‘三北’等重大生態工程營造林建設任務104.2萬畝,修復治理退化草原11.5萬畝、歷史遺留礦山9.5萬畝……一系列保護和修復舉措,築牢了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同時,也夯實了綠色發展的根基,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省政協委員陳建偉說。
我省自然資源豐富,森林、溼地等資源總量均居全國前列,蘊藏着巨大的林草碳匯潛力。近年來,我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挖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潛能,創新建立省級林業碳匯交易體系,出臺林業碳匯項目工作方案和交易管理辦法,打造“龍江綠碳”品牌,自主研發的黑龍江省造林碳匯評估方法學取得國際領先水平,林業碳匯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開發林業碳匯無疑是一個生動且具體的價值轉換模式。”陳建偉委員建議,首先要鞏固提升林草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通過“擴面”“提質”提升林草碳匯能力;加強林草資源保護,鞏固和增強自然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其次,謀劃建立森林、草原、溼地、城鄉林業等生態系統碳匯方法學和標準體系,豐富省級林業碳匯產品,加大項目儲備。還要探索創新多元化林業碳匯產品與價值實現路徑,強化發改、林草、金融等多部門協同,推進全省林業碳匯開發及轉換儲存工作。同時,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碳匯金融產品。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忠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省上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龍江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省政協委員趙振偉表示,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工作部署和要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爲核心,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趙振偉委員介紹,過去的一年裡,我省牢牢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剛性底線,聚焦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加強大氣重點污染源和噪聲污染治理,整體推進松花江流域綜合治理,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突破,人民羣衆生態環境獲得感不斷增強。在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覈中,我省連續五年位列國優秀序列,是東北三省一區中的最好成績。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不斷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建好建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勠力攻堅完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抓好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紮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各項重要工作任務,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
加快生態產品價值轉換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通過對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分散化的生態資源進行規模化收儲、整合後,再輸出,將資源變資產、將資產化資本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我省應該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龍江豐富的自然資源變爲經濟優勢。”省人大代表高金輝說。
對於如何加快生態產品價值轉換,高金輝代表建議,一要優化生態產品供給結構。一方面,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培育和推廣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二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評估體系,通過科學評估生態產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爲生態產品定價和交易提供依據。三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交易機制,通過市場化手段,鼓勵企業、個人參與生態產品交易,實現生態資源的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
高金輝代表介紹,一直以來,伊春市全力推動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競爭優勢。現已完成了林地、耕地、礦、草、水、溼地、中草藥等7類自然資源普查,建立了可抵押自然資源數據庫和資源資本轉化項目庫,制定了金融機構合作清單,逐步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調查、覈算、補償、轉化等機制,力爭更好地發揮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
“優化生態環境,我省應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省政協委員郎國民說,我省風能和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豐富,在全國排名靠前,其中我省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2億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減少火電的運用,進而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對建設綠色龍江意義重大。
在郎國民委員看來,除了靠電網消納和外送,還需開發風電更多更好的應用場景,促進我省新能源發展。“比如,新能源供熱,新能源制氫、制氨、制醇,以及結合農業生物質資源研製生產航空用油等,這些應用場景可以讓我們的風能資源等可再生能源轉化爲現實生產力,調整我省能源結構,逐漸轉變人們的用能觀念,減少社會面的排放。”郎國民說。
近期,我省一批風電項目集中併網發電。郎國民告訴記者,他所在的中國華電集團黑龍江公司2024年投資24億元建設風電項目,2025年計劃繼續加大風電項目的投資力度,助力龍江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發展。(記者唐海兵 吳玉璽 樑金池 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