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築巢引鳳解鎖未來之城

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俯瞰圖 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內的 無人機方艙

伴隨着4792棟樓宇拔地而起,雄安,這座承載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現代化未來之城正拔節生長、雄姿初顯。

打造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示範區,吸引一大批上下游企業集體落戶,力促政務服務“京雄同城”辦,推動先進技術孵化轉化產業化,福利待遇“對標北京”以吸引更多人才……

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十年的起點上,雄安新區正在高質量疏解發展之路上加力提速,逐漸成爲幹事創業的熱土。

建場景

打造創新示範區推動人工智能+應用

車路城一體化服務平臺、無人機偵測反制系統、量子城域網、DeepSeek大模型+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多功能智慧燈杆……走進雄安新區首個搬遷投運的市場化疏解項目——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的負一層展示大廳中,各種關於智慧城市、量子信息、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項目盡收眼底,強烈的“未來感”撲面而來。

“這些嶄新的未來技術在雄安大多已落地應用。”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副總經理曹曉建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園區是基於綠色低碳、便捷服務、智慧管理打造的一個智慧城市產業園,自去年5月啓動運行之後,首批科技型企業已有約600人入駐辦公。一批科研創新性、突破性成果也在園區內陸續亮相,並應用於雄安新區的城市管理之中。

去年年底在雄安新區落地的“量子+數字道路”創新應用就是其中之一,這項由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協同中電信量子集團共同完成的創新性技術,讓雄安新區關鍵數據的量子加密傳輸由理論變爲現實,開闢了數據安全傳輸的新路徑。

除“量子+數字道路”創新應用外,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創新研發的數字燈杆、智慧園區、無人機巡檢等創新技術也都在雄安落地應用。“雄安新區爲科技型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曹曉建說,與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一期一路之隔的二期項目也正在規劃中,未來也將聚集更多科技創新型企業,一批新的突破性應用場景還將在雄安先行先試。

創新應用的場景還在不斷擴展。“圍繞空天、交通、政務、能源等重點領域,雄安新區正在打造一批規模大、帶動性強、示範效應突出的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新產品、新應用在雄安新區來研發、訓練、試點示範與成熟應用,助力打造‘人工智能+應用’的創新示範區。”雄安新區工信科技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說。日前,雄安新區發佈《促進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將通過集聚創新資源、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生態的方式率先培育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三大標誌性未來產業,實現在新發展賽道上突破先行。

聚資源

上下游企業“鏈”起創新生態圈

站在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環顧四周,不遠處就是前不久剛剛啓動辦公的首家疏解央企中國星網。再往前看,中國中化大廈、中國華能總部即將竣工,中國移動(雄安)智慧城市科創中心、中國聯通雄安科技創新產業園(一期)等項目有序推進。除此之外,中鐵產業集羣、中電建40餘家上下游企業也集體落戶雄安新區。

“這些園區的集中落戶,給我們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不少正在建設的園區,來到我們產業園參觀學習。未來,我們也會服務於這些企業。”曹曉建感慨,“左鄰右舍”成爲園區的合作伙伴。

“左鄰右舍”成合作夥伴在雄安新區並非少數,“樓上樓下”串起產業鏈也是常事。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中,“樓上樓下”十幾米的距離內也能實現產業協作。雄安興元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8月,雄安智慧康養老科技、雄安興元和雄安妙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妙心生物的檢測試劑將被智慧康引入其母公司遍佈全國的上萬家藥店及線上平臺,雄安興元將爲智慧康公司提供數智化支撐,打造能夠解答健康問題和提供藥品使用知識的AI數字人。

“我們三家企業都來自北京,現在都在園區內辦公,樓上樓下相距不過十幾米,此前沒有接觸過,通過園區這個平臺,足不出‘村’,就有很多資源可以和我們一塊產生鏈接和整合。”雄安興元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鞏文通介紹。

如此緊密的產業協作,在雄安“鏈”起了創新發展的生態圈。據悉,雄安新區共授牌創建了27棟主題樓宇,創新打造“鏈主引領+專業孵化+行業協會+賽事平臺”運營模式,聚焦商業航天、人工智能、智慧建造等產業方向逐步招引完善產業鏈,讓更多經濟專家、企業家匯聚雄安。

“雄安發揮樓宇承接疏解、配套服務疏解、推動創新創業平臺作用,實行主題樓宇包聯機制,打造科技創新激勵和創新創業服務機制,支持高新技術項目孵化,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爲新區建設注入創新發展動力。”雄安新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破壁壘

力促政務服務京雄同城化辦理

“作爲北京的疏解企業,新區政府的辦事效率和態度是我們留下來,並堅信能發展好的底氣。”曹曉建直言,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新區政府就主動上門爲企業提供各種政策支持,“比如科普留抵退稅政策、提供各類產學研互動平臺等,甚至上門爲我們員工辦理‘一卡通’,10分鐘就能拿到手。這些都爲企業快速發展,實現新區與企業互利共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個疏解項目落地的背後,是雄安新區作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的作用進一步顯現。爲確保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離不開好的營商環境。爲此,雄安積極與北京打通制度“卡點”,聯動更加密切,“同城化”成爲“高頻詞”。例如,印發《推進“北京+雄安”政務服務同城化實施方案》,加快推進京雄政務服務事項同標、數據同享、水平同質。

如今,在雄安,192項教育、衛生、醫療、社保、政務等事項與北京實現“同城化”無差別服務;設立“京雄同城化服務專區”,與北京市級及12個區建立互聯互辦機制,實現雄安全域事項北京可辦,北京全量3500餘項雄安能辦;“京津冀+雄安”471項服務事項“一網通辦”,286項服務自助辦理,辦事體驗同城同質;創新實現北京市二級建造師、二級造價工程師資格在新區註冊執業,高效推進京津冀三地交通、人力資源等領域209項資質資格互信互認落地見效;12345政務服務熱線實現“京雄互轉”;創新“雄安一卡通”應用,實現人社業務、就醫購藥、公共交通、文化場館、旅遊景區等多場景一卡通辦,打造跨領域數據應用創新典範……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與北京的交流合作,緊緊圍繞疏解企業和人員的實際需求,不斷擴大‘同城化’服務範圍,讓疏解對象在雄安快速紮根、順暢經營。”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局長高立春表示,每一個京雄“同城化”服務的創新突破的成果,都是對疏解企業發展、人才落地的鄭重承諾。

搭平臺

推動先進技術孵化轉化產業化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來棲。雄安吸引和積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出臺和落實“雄才十六條”及15項配套政策,設立人才專項資金和科創基金,累計1.4萬多張雄才卡發放到各領域人才手中,吸引一批領軍人才項目落地。

見證首批19項科技計劃項目立項,目睹22項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揭榜掛帥”榜單發佈……在去年舉辦的“百家創新平臺雄安行”活動上,50餘名頂尖科學家,170餘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負責人共同見證雄安的創新發展。北青報記者瞭解到,近年來,雄安新區開展系列院士專家、海外英才“雄安行”活動,吸引數百餘位院士、數千名中關村企業家、數萬名首都大學生到雄安交流。

此外,雄安人才發展集團等人才平臺掛牌成立,北京海外學人中心雄安中心掛牌運營,更爲雄安人才要素匯聚搭建平臺。創新舉辦的未來之城場景匯活動,搭建起科技、產業、金融對接平臺,推動先進技術在雄安孵化轉化產業化。

制定出臺《河北雄安新區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等12個科技創新支持政策;建立科創中心、中試基地、軟創街區等10餘個創新平臺載體;掛牌27個特色主題樓宇;建成投用雄安新區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科技成果交易和轉化服務中心、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雄安新區一系列舉措,吸引着人才、創新要素不斷聚集。

“雄安新區的辦事效率和對科創項目的重視令我震撼。這促使我由一開始的觀望,到後來的心動,到最後決定將項目落在這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曾這樣說,並將其牽頭的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雄安基地及產業化平臺項目落地於雄安。

留人才

各項福利待遇直接對標北京

就職於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的賈夢霜,去年已在雄安購房安家,全家決定定居雄安。她感慨雄安對人才的關懷。“剛搬到啓動區時,快遞、公交站點少,學校、醫院資源比較缺乏。如今,出園區就是公交站點和快遞點,家門口就是幼兒園,宣武醫院距離我家也僅有10分鐘的路程。”賈夢霜說,這樣宜居便利的生活讓她最終選擇“留下來”。

“對標北京”“銜接北京”是雄安對人才的承諾。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爲“留住”賈夢霜們,雄安新區不斷提升對疏解單位與人員的吸引力,強調對疏解對象創業環境、居住條件、福利待遇總體的服務目標是“不低於北京”。

爲此,雄安出臺一系列制度來保障這一承諾的兌現。比如,推行“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制度,保障疏解人員養老保險待遇不低於留在北京市的水平。與北京4家醫療機構建立醫聯體,5所醫療衛生機構結對幫扶,首次面向北京增補17名高級職稱醫療專家納入雄安勞動能力鑑定醫療衛生專家庫,實現60個醫學檢驗項目結果京雄互認,職工醫保待遇水平不低於北京,醫保報銷範圍、醫療服務項目優於北京。高標準佈局優質教育資源,與北京32所學校結對幫扶,成立北京四中雄安教育集團、雄安史家衚衕小學,400餘名疏解人員子女在新區享受優質教育,疏解人員子女回京就讀、參加中高考無障礙等。構建5分鐘、10分鐘、15分鐘多層次生活圈。

雄安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雄安還將持續拓展更多公共服務保障與北京同質同標。錨定打造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全力推動民生保障水平上新臺階。

2025年,雄安新區建設來到了第八個年頭。從“一片地”“一張圖”到“一座城”,八年來,在高標準規劃“藍圖”下,這座未來之城從無到有,一個個願景正在變成現實。在這座未來之城中,人們也逐漸看到了“未來”的模樣。

本版文/本報記者武文娟

·數說京雄聯動·

建設投資

累計完成投資8354億元,開發面積覆蓋202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達5014萬平方米,4792棟樓宇拔地而起

新建道路804公里、地下管廊160公里、水利堤壩328公里

202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1%

承接疏解非首都功能

中國星網所屬4家二級單位正式遷駐

首批疏解4所高校和北大人民醫院雄安院區開工建設

雄安宣武醫院累計門診量19萬餘人次

央企設立各類機構超300家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累計入駐企業140餘家,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優化營商環境

推出五批192項京雄“同城化”事項清單

209項資質資格互信互認落地見效

雄安全域事項北京可辦,北京全量3500餘項雄安能辦

實現“京津冀+雄安”471項服務事項“一網通辦”

286項服務自助辦理,辦事體驗同城同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