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巢引鳳”好棲息 “人才雁陣”落雁城

原標題:“築巢引鳳”好棲息 “人才雁陣”落雁城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鴻飛 通訊員 顏洪波 唐亮

2月中旬,衡陽市“春風行動”再掀熱潮,市、縣兩級政府部門牽頭人才市場舉辦多場招聘會。來自江蘇的吉林大學物理學博士王琛喜上眉梢:希望能在衡陽這片尊才愛才的熱土上幹出一番事業。

截至2月18日,衡陽市今年共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活動63場,3000餘家企業累計提供各類就業崗位7.2萬餘個,達成就業意向1.6萬餘人,這是衡陽市引才聚智的縮影。

衡陽市以“萬雁入衡”行動爲牽引,採取“三方待遇引博士、編制兜底引碩士、多項補貼引學士、獎補結合引技師、擔保融資引創業”模式,構築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目前,衡陽市每年新增青年人才逾萬人,青年人才留衡率提升至35%。

出實招留才引才:政策疊加釋放“磁場效應”

衡陽市推出的“校企雙棲”模式讓南開大學博士尹奇感觸頗深:“我的科研成果能直接在衡陽企業轉化,待遇對標一線城市,政府還提供購房補貼和家屬安置服務。”這是衡陽市創新“市校企合作引才”機制的生動寫照。

衡陽市通過整合政府、高校、企業三方資源,爲人才提供疊加政策支持。如博士可享受最高10萬元購房補貼和每月4000元生活補貼,推動200餘家中小企業實現博士引進“零突破”。

“孔雀”不再東南飛。衡陽市出臺促進高校和中職學校及技工院校畢業生服務本地企業的政策文件,深入推動學校與當地企業在職業培訓、學生實習、就業選擇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確保培訓100%覆蓋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學生實習首選本地企業。

衡陽市推出“編制專戶”計劃,設立100個事業編制專用於優秀青年人才引進,簡化流程實施“面談面籤”綠色通道。聯合本地8所高校開展“直播帶崗”,2024年引進本科及以上畢業生逾9000人,技能人才近1.5萬人。比亞迪、泰豪通信、同褀醫藥等企業更以月薪過萬的崗位吸引技工人才。

洗掃、幹掃、噴霧、對衝多功能作業,提前導入高清地圖路線實現無人駕駛……這是衡陽市引進的酷哇機器人何弢團隊自主打造的智慧環衛項目場景。該團隊深耕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與應用多年,團隊進駐衡陽3年多來,累計完成投資逾3000萬元,合作研發的智能化垃圾分類設備已在石鼓區全域投入測試。

衡陽市創新推出的一事一議引團隊、三方合作引博士、編制兜底引碩士、多項補貼引學士、獎補結合引技師、擔保融資引創業的“六引”模式,取得較好效果。

用真心育才愛才:服務升級打造“溫暖港灣”

位於衡陽市白沙洲工業園區的衡陽金則利特種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

一根根小小的耐蝕軟磁不鏽鋼光滑鋥亮,工人們打包裝箱後,被在門口等候的一輛輛大貨車運往全國各地。

“別看這一根小小的鋼材,裡面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成金娟邊檢查產品品質,邊向記者介紹。

今年41歲的成金娟是南華大學數理學院的校聘副教授,在粉末冶金領域有深入研究,被金則利公司以“市校企”合作引才的方式聘請進入企業。

衡陽市以“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爲抓手,打造4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和8家國家級示範基地,落地100餘項合作項目,助力人才成果轉化。

針對青年人才成長,衡陽市推出“青雁成長計劃”,設置9個人才培育項目,通過“青雁夏令營”組織大學生深入重點企業實踐,依託“人才驛站”提供免費住宿、職業培訓等“一站式”服務。

2024年,“雁城英才卡”服務再升級,持卡人可享受醫療優先、子女入學優待、景區免費等12項專屬權益,全年兌現人才補貼逾6400萬元。先後幫助71名高層次人才、82名博士、35名軍工骨幹人才辦理子女優待入學,落實22名博士配偶對等安置。發放“雁城英才卡”5000餘張,開通景點旅遊服務8000餘人,提供綠色出行服務近2000人次。策劃舉辦“才遇文旅·樂享衡州”系列體驗活動,先後有1000餘名人才代表應邀參加。

借東風聚才用才:產業賦能激活“發展引擎”

“去年,衡陽市以‘UP’模式(即高校和園區合力,協同開展高端人才引進、科創團隊落地工作)引入高層次人才團隊8個,引進博士290名,23人入選我省‘三尖’創新人才。”衡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人才辦主任陳國輝介紹,今年,衡陽市以平臺集聚帶動人才集聚,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開展實質性合作,籌辦南華大學計量學院,夯實研發和技能人才支撐。

“抓牢省裡賦予的‘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試點任務。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進一步積蓄高質量發展後勁。”陳國輝說,以打造區域教育中心爲支撐,建設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爲抓手,有力推進人才強市建設。

針對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發佈《關於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來湘 推進年輕人友好省份建設的若干措施》,陳國輝表示,衡陽市將錨定省委“吸引青年人才留湘來湘”部署,以產業升級增強集聚青年人才承載力。

一是完善集聚青年人才生態圈。將進一步升級雁城英才一體化數字平臺,豐富平臺功能,構建貼近青年人才需求的“雲服務”體系;改進雁城英才卡服務,拓展雁城英才碼應用場景,不斷提升人才體驗;加快青年人才驛站、人才公寓建設,滿足青年人才高質量的短期居住需求;定期舉辦青年人才聯誼交友活動,豐富人才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年輕人友好型城市。

二是建設集聚青年人才副中心。細化落實省委《若干措施》,深化“萬雁入衡”引才行動,延續“UP”模式,強化市校企合作引才;聚焦高層次科創團隊引育、高校畢業生引留和柔性引才並重,打造近悅遠來的發展沃土;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壯大衡州工匠陣營,着力打造“中部匠都”;全方位支持大學生創業,使衡陽成爲大學生創業熱土。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