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即將上線:家門口攝像頭能不能裝,怎麼裝,答案在這!
今年4月1日,《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屆時哪些公共區域可以安裝攝像頭?居民自家門口還能安裝攝像頭嗎?攝像頭的安全隱患如何消除?帶着這些疑問,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採訪了部分專家。
焦點一:禁止在這些區域安裝圖像採集設施
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指通過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設備及相關設施,對涉及公共安全的區域進行視頻圖像信息收集、傳輸、顯示、存儲的系統。
《條例》明確,公共場所涉及公共安全區域的公共安全視頻系統,由對相應場所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單位按照相關標準建設。主要是四大類:人員聚集場所;交通樞紐;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幹線的服務區。
“按照《條例》,以售樓區域的攝像頭爲例,今後就需要在合理位置展示並告知訪客有監控的區域,也要明確告知監控的使用目的,需要徵得訪客同意才能使用。”北京市蘭臺(南京)律師事務所張全律師表示。
焦點二:民宿如何安裝攝像頭被納入管理
《條例》第八條明確規定,容易侵犯隱私的區域,比如旅館、飯店、賓館、招待所、民宿等經營接待食宿場所的客房或者包間內部;學生宿舍的房間內部,或者單位爲內部人員提供住宿、休息服務的房間內部;公共的浴室、衛生間、更衣室、哺乳室、試衣間的內部等都禁止安裝視頻圖像採集設施。
把民宿的視頻系統安裝和管理與旅館、飯店、賓館等一起納入管理,這也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喆認爲,將民宿與旅館、飯店、賓館等一同納入管理,填補了民宿在視頻系統安裝和管理方面的監管空白,使民宿行業在公共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有章可循。與此同時,將民宿納入管理後,明確禁止在這些區域安裝攝像頭,能夠有效避免消費者隱私被偷拍、泄露,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公共安全,也能有效提升民宿行業的整體安全水平。
焦點三:個人能否在自家門口安裝攝像頭?
如今,隨着智能安防設備的升級和普及,出於安全考慮,越來越多的家庭會在自己家門口安裝攝像頭。而隨着《條例》的實施,很多網友關心,我還能在家門口安裝攝像頭嗎?這種行爲會涉嫌違法嗎?
對此,黃喆教授表示,雖然《條例》重點規範的是公共場所和重點區域的視頻監控系統,對於個人在非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條例》並未直接做出詳細規定。但個人安裝攝像頭仍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即應當兼顧個人需求和他人隱私保護。黃喆教授指出:“個人在家門口安裝攝像頭,應滿足安裝位置、角度和監控範圍的合理性要求,如果攝像頭的監控範圍涉及公共領域或他人的私人空間,則意味着超出法律允許的必要限度,可能構成對他人隱私的侵犯。”
張全律師在採訪中也明確表示,公民進出住宅及住宅來人來訪活動雖發生在業主共有區域,但與公民家庭和財產安全、私人生活習慣等高度關聯,具有隱私性質。“能否安裝攝像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看,如果監控完全在個人區域範圍之內,且不會收集到他人信息,例如鄰居或者進出電梯間的第三人,此類在必要範圍之內的行爲是可行的。但是對於非獨立電梯用戶來說,在涉及鄰居的情況下,很難避免不收集到鄰居信息,在未徵得同樓層業主同意的情況下,超出合理必要限度,則不適宜安裝攝像頭。因爲鄰居享有隱私權,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張全律師表示。
焦點四:家庭攝像頭頻頻被爆暗藏泄露隱私
據《法治日報》近日報道,原本出於安全考量安裝的家庭攝像頭,卻暗藏隱私泄露的風險。網絡存在售賣家庭攝像頭視頻和直播資源的現象,通過破解軟件可獲取常見品牌攝像頭賬號密碼,觀看或下載監控畫面,甚至有售賣含裸露畫面的隱私視頻資源的情況。
事實上,近年來,家庭智能攝像頭遭破解入侵的案例屢見不鮮。張全律師認爲,如今市面上一些家用攝像頭在安全設計上存在缺陷,數據的傳輸加密技術不夠精確,軟件的及時更新達不到。另外,現有的智能家居與各種數據之間的鏈接越來越廣泛,信息的複雜化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攝像頭採集數據泄露的風險。
“使用者在購買時,選擇質量好、收集數據小,符合生產規範的攝像頭,對攝像頭的使用功能進行限定性選擇,降低信息收集的擴大化;實時關注並適時更新攝像頭的軟件;在密碼設置方面可以增強密碼的複雜性,同時對於安裝的位置,應該儘量避免安裝在過於私密的空間。”張全律師建議。
“在發現自己的隱私被泄露時,要增強維權意識,及時保存證據,並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黃喆教授也表示。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紅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