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飲賽道迎來“資本競速賽”:古茗登陸港股、蜜雪冰城通過聆訊,區域失衡,下沉遇阻的滬上阿姨着急了嗎?

隨着古茗於2月12日登陸港股、蜜雪冰城2月14日通過上市聆訊,新茶飲賽道迎來“資本競速賽”。成立11年的滬上阿姨雖以8437家門店位列行業第四,但在淨利潤下滑、下沉市場承壓的背景下,其港股IPO進程愈發引人關注。

加盟模式撐起97%營收,閉店率攀升敲響警鐘

滬上阿姨的招股書揭開其商業模式的底色:99.7%的門店由加盟商運營。2024年上半年,公司16.58億元總營收中,97.2%來自加盟體系。具體拆解,向加盟商銷售原材料貢獻13.35億元(佔比80.6%),加盟服務收入2.76億元(佔比16.6%),而自營業務收入僅佔2.8%。

同時,規模擴張的代價正在顯現。2021-2023年,滬上阿姨門店數量從3776家激增至7789家,但閉店數量同步攀升,從210家升至370家。2024年上半年,閉店量達到531家的歷史峰值,相當於平均每天關閉近3家門店。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同期淨利潤同比下滑12.3%,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凸顯。對比茶百道2024年上半年23.96億元營收、2.37億元淨利潤的表現,滬上阿姨在單店效益上已顯現差距。

資本助推下的擴張節奏暗藏風險。自2020年以來,滬上阿姨累計完成4輪融資,總額達4.8億元,其中2023年2月完成的C輪融資1.22億元主要用於供應鏈建設。但加盟商盈利能力承壓可能導致網絡穩定性受損——2024年上半年,滬上阿姨加盟商單店日均銷售額爲3764元,低於古茗的6500元和蜜雪冰城的4184元。

北方稱王難掩區域失衡,下沉市場遭遇貼身肉搏

灼識諮詢數據顯示,滬上阿姨在北方現製茶飲市場佔據首位。截至2024年6月,山東以1125家門店成爲其最大市場,廣東、安徽分別以928家、674家緊隨其後,而發源地上海僅存105家門店,不足山東的十分之一。這種“牆外開花”的佈局折射出品牌地域滲透的不均衡。

下沉市場成爲滬上阿姨的戰略重心。其50.3%的門店分佈於三線及以下城市,2024年上半年新增門店中51.6%落子於此。但在蜜雪冰城2.3萬家下沉門店、古茗40%鄉鎮門店覆蓋率的擠壓下,市場空間日趨逼仄。灼識諮詢統計顯示,三線及以下城市現製茶飲店密度僅爲每百萬人273家,遠低於一線城市的474家,這意味着增量空間的爭奪將更趨白熱化。

價格帶錯位加劇競爭烈度。滬上阿姨主力產品定價7-22元,與古茗(10-18元)、蜜雪冰城(2-8元)形成交叉競爭。2024年推出的“輕享版”門店將部分產品下探至2-12元區間,直指蜜雪冰城腹地。但在供應鏈成本控制能力上,蜜雪冰城三線及以下城市57.2%的門店覆蓋率形成的規模效應,對後來者構成天然壁壘。

上市窗口期的雙重挑戰:資本審視與模式迭代

茶飲企業港股表現構成估值壓力。古茗上市首日破發6.44%,茶百道上市三個月股價累計下跌超30%,這爲滬上阿姨的定價帶來考驗。其2021-2023年淨利潤率分別爲5.1%、6.8%、11.6%,雖呈現改善趨勢,但2024年上半年淨利潤率回落至10.1%,盈利能力波動可能影響投資者信心。

多元探索尚未形成第二曲線。滬上阿姨2023年在馬來西亞開設首店,半年營收60.6萬元;旗下咖啡品牌“滬咖”及輕食品牌“輕享版”仍在培育期。對比蜜雪冰城海外超4000家門店、古茗鮮果供應鏈優勢,其差異化競爭力尚不突出。招股書披露的研發投入佔比不足0.5%,也引發產品創新後勁的擔憂。

新茶飲行業正經歷戰略分化。喜茶宣佈暫停加盟擴張,轉向單店質量提升;奈雪的茶自營店佔比維持80%以上。滬上阿姨99.7%的加盟依賴度雖能快速鋪開網絡,但管理半徑的擴大可能導致品控風險上升。如何平衡規模與質量,將成爲其上市後亟待破解的命題。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