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財劃法明年上路 張麗善憂中央「用盡手段」做1事

雲林縣長張麗善今(20日)在雲林縣議會答詢指出,原本期待新版財劃法能強化基礎建設,卻看到中央用盡手段與對策,不讓讓地方財源充足。(周麗蘭攝)

新版《財劃法》將於明年上路,雲林縣統籌分配稅款將較今年增加149億元,不過縣長張麗善直言,中央政府仍會「用盡手段、對策」,讓縣市政府的財源無法那麼充足,縣府必須隨時因應,這樣並不是好現象,中央與地方應有志一同增加人民的生機、希望與機會。

雲林縣府財政處長孫綿凰20日在縣議會答覆議員李明哲質詢時指出,昨(19日)接獲較明確消息,中央明年將依新版財劃法編列預算。以雲林縣而言,今年(2025年)統籌分配稅款108億元,明年可望增加149億元,達到257億元;另外,一般補助款則可分得137.6億元。

孫綿凰提醒,最大的變數在於「計劃型補助」的自籌款,雲林縣屬於財政5級縣市,原本僅需負擔10%,例如8000萬元計劃型補助,地方只需配合800萬元,但目前中央已開始要求地方提高自籌比例,甚至高達50%,而標準尚不明確,各縣市在編列明年預算時都很頭痛,不只雲林縣,縣府堅持不舉債作爲守住財政穩健的防線。

張麗善答詢說,她上任以來,縣府總預算能擴大,主要是各局處積極爭取中央競爭型補助,目前1年約150億元。以雲林縣五級財力,自籌款原本僅需10%,但如今各部會紛紛調高,甚至要求70%、80%,最低也在40%、50%之間。原本期待新版財劃法能強化基礎建設,卻看到中央「用盡手段與對策」,不讓地方財源充足。

她強調,縣府目前仍在「靜觀其變」,隨時因應中央各部會的政策,並盡力有效運用財源,落實對鄉親的照顧。

她呼籲中央與地方應該「有志一同」守護鄉親權益、改善基礎建設,增加人民的生機、希望與機會,而不是算計、用盡手段,這樣不好、也不是大家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