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福:臺灣通過特別預算後 美有望川普2.0首波軍售
今年7月漢光演習期間,國軍在臺北市一處公園部署愛國者防空系統。賴清德總統提出的「臺灣之盾」計劃,包括愛國者等防空系統,主要將來自美國國防工業。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近九個月,尚未宣佈新的對臺軍售案。美國國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認爲,臺灣通過國防相關特別預算後,可望看到川普宣佈首批對臺軍售;另外,臺美合作生產武器對雙方都有利。
現爲美國智庫「印太安全研究所」主席的薛瑞福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許多事情取決於臺灣是否通過國防特別預算,若這筆預算如同臺灣官員所描述的那般龐大,相信美方會支持批准相關軍售。
他說,美國國防部要求臺灣國防支出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十,卻又不批准軍售,「這說不通」。因此,他認爲美方正在等待臺灣「真正拿出資金」,也就是通過特別預算。
國防支出方面,薛瑞福認爲,臺灣提升國防預算及持續增加軍費承諾,值得肯定,但他更關注購買什麼而非花多少錢。比起追求某個特定的支出比例,他更重視臺灣如何運用其資源,相信臺灣正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談及總統賴清德宣示將打造「臺灣之盾」,薛瑞福表示,臺灣需要具備從高空進行感測與追蹤的能力,包括來自衛星、飛機及陸基雷達的資訊,還需要一套能整合資料並優化反應的系統。要能偵測並追蹤來自空中的威脅,包括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這部分取決於硬體設備,但要達到攔截及反應最佳化,關鍵在於軟體能力。
他預期這些系統主要將來自美國國防工業,包含新興技術能力,而不僅是大型國防企業,一些崛起的中小型國防科技公司也必須與臺灣成爲夥伴,才能讓整個計劃成功。
對於美國國會議員提出美臺共同生產武器構想,薛瑞福指出,目前美國國內面臨軍備短缺問題,提升生產能力有助製造臺美雙方都有使用的武器。在臺灣預先儲備武器,對應對臺海危機「也非常有幫助」。
此外,川普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月底會面,外界關注臺灣是否淪爲交易籌碼。薛瑞福表示,他沒看到任何跡象顯示臺灣會被拋棄或被當作談判籌碼。
他說,臺灣不是美國可以拿來交易的對象。其次,川普雖講求交易,但他不會接受「糟糕的協議」,也不願做出讓習近平看起來比他更強勢、讓中國佔上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