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空品建置4層防護網 22處工業區列重點關注對象
爲具體落實《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精進學校周圍空污管理核心議題,環境部偕同教育部、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及關切此議題的立法委員,今共同召開「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記者會,推出校園空氣品質4層防護策略。記者曾吉鬆/攝影
目前高中職以下學校未有室內空氣品質管制的規範,也未公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爲管制監測場所,許多人擔憂兒少族羣會因惡劣的空氣品質危害健康。環境部今召開記者會,推出校園空氣品質4層防護,其中有22處工業區因距離學校較近,將優先列爲關注對象,並啓動工業區空污總體檢。
今年3月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上,立委林月琴質詢時便指出,學校和固定污染源,例如工廠等距離至今仍沒有明確規範,環境部也只針對空氣品質惡化時規範應變措施,也就是等發生了纔來處理,要求環境部、教育部、衛福部應跨部會討論,包含明確規範學校與工廠間的距離,把學校納入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監測範圍,也要設計出兒少的空污監測標準等。
環境部長彭啓明今於記者會上表示,依全國空污陳情案件統計,高達88%與異味污染有關,而教育部校園通報案件也多與周邊空廠、火災等異味或空污事件有關,因此推出校園空氣品質4層防護,包含包含工業區空污總體檢、周邊道路畫設空維區、污染通報及陳情追蹤、強化校園空品管理。
大氣環境司長黃偉鳴說明,工業區管理包含空污法和環境監測兩部分,其中管制89種行業、390種製程以及近8000家業者,約6700家業者須繳納空污費。目前空污陳情多與異味污染有關,也由於異味的嗅覺閾值低,會引起生理不適,也由於工業區異味的化學成分複雜,須監測追溯源頭。
黃偉鳴說,工業區空污總體檢部分,將優先重點關注22處,其中以高雄市、桃園市居多;空維區已覈定93處,含括38處校園;污染通報及陳情追蹤部分,錄案增列校園通報警示,增加稽查關注;強化校園空品管理部分,鼓勵校園安裝空品監測設備、限制校內車輛運行等。
黃偉鳴補充,22處列重點關注的工業區,原因包含廠址附近1公里內學校數目較多、本身工業區內業者較多,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較多者,以及過去5年有因空污被裁罰的工業區等,基於上述原因才列出這22處。
黃偉鳴說,環境部將全面檢討並更新校園室內空品相關指引與手冊,讓管理作爲更貼近實際需求,更具成效。
地球公民基金會透過聲明呼籲, 工業區空污體檢的監測數據及分析報告應全面公開,並應辦理與鄰近社區及學校的說明會議,並以法規條文明確規範各種類型工業區有害空污監測機制,產業園區開發、工廠設廠位置應確實把關,避免與社區、學校距離過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