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污進校園 環境部優先體檢22處工業區「高雄、桃園最多」
▲環境部推「校園空品四層防護」,鄰近22處工業區優先體檢。圖爲校園內的空氣盒子。(圖/環境部提供)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爲全方位改善校園空品,環境部今(11日)宣佈推動「校園空品四層防護」,以學校爲核心,篩選出對校園具較大影響的22處潛勢工業區,高雄、桃園最多,優先進行系統性「空污體檢」,並在校園周邊道路劃設「空品維護區」,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並運用科學儀器進行污染監測溯源、稽查、輔導改善與追蹤,從源頭降低對校園影響。
爲具體落實《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精進學校周圍空污管理核心議題,環境部今天偕同教育部、經濟部、國科會及關切此議題林月琴等立法委員,共同召開「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記者會,宣佈推出校園空氣品質四層防護策略,建構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
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根據全國空污陳情案統計,高達八成與異味污染有關,加上民衆接觸資訊越來越多,感受上空污越來越糟。爲了改善校園空品,推動四層防護策略,首先是採用「空氣污染排放量、鄰近學校數量、工廠違規狀況」等三項指標,針對空污最多、投訴最多的22個工業區進行空污體檢,其中在高雄有8處,桃園則有5處。
▲環境部推「校園空品四層防護」,鄰近22處工業區優先進行體檢。(圖/環境部提供)
彭啓明表示,汽機車排放污染對鄰近環境影響更直接,目前全國共有93處空品維護區,38處在校園,透過在校園周邊道路劃設「空品維護區」,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未來希望數量能夠擴大。第三層防護是整合建構「校園通報」警示列管追蹤機制,讓校園污染通報不漏接,最後一層則是強化校園空品管理,輔導學校落實校內污染源管控。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長黃偉鳴強調,爲落實兒少健康權,透過橫向整合跨部會量能、縱向聯合地方強化治理,建構完整的校園空品四層防護網,從污染源頭的科學體檢,到交通源的管制、陳情機制的優化,再到校園內部的自主管理,進行層層把關,也希望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爲下一代建構一個更清新、更安全的學習環境。
▲環境部與教育部等單位一起推動「校園空品四層防護」,首先針對鄰近22處工業區先體檢。(圖/記者許敏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