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經濟開發區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雙鏈驅動”樣本
原標題:孝義經濟開發區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雙鏈驅動”樣本 ——從傳統煤焦基地到全面進軍國家級開發區的躍遷之路
孝義經濟開發區躋身全國開發區500強,歷史性突破,全國第102位的產業新座標。
近日,賽迪顧問園區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500強》榜單揭曉,孝義經濟開發區以全國第102位的成績強勢上榜。這是山西省首個躋身全國前150強的省級開發區,標誌着這座以煤焦產業聞名的資源型城市,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省級開發區作爲地方經濟的關鍵引擎,全國數量超2200 個。賽迪顧問通過對綜合發展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區域發展活力、戰略支撐力、高效組織力等多維度評估,形成此權威榜單。孝義經濟開發區的上榜,標誌着其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之路上取得重大突破。
孝義經濟開發區自2006年經國家五部委批准設立以來,歷經19年發展,形成了以現代煤化工、鋁系新材料、農業科技、高新科技、科教文化爲核心的“一區五園”發展格局,總面積達62.42平方公里。同時積極探索轉型路徑,逐步構建起以 “產業鏈”與“創新鏈”爲核心的“雙鏈驅動”發展模式。在產業鏈方面,基於當地資源優勢,聚焦現代煤化工、鋁系新材料等傳統產業,推動產業升級與延鏈發展。2024年數據顯示,其工業投資完成88.4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207.2億元,兩項指標分別位居山西省開發區第2和第3位。
傳統產業升級:綠色革命重塑產業基因
焦化產業的涅槃重生。
作爲全國焦化產能重要基地,孝義經開區焦化總產能達1867萬噸,佔全國3.46%、全省12.74%。
近年來,通過實施“壯士斷腕”式改造,全面淘汰4.3米焦爐,8家焦化企業建成幹熄焦設施並配套餘熱發電,能源利用率提升至95%;構建循環經濟體系,形成80萬噸甲醇、15萬噸LNG、25萬噸合成氨等煤化工產能,實現焦爐煤氣“吃幹榨盡”;建設全國首個D級安全評定化工園區,打造全流程安全管控體系。
氧化鋁產業的價值躍升。依託870萬噸氧化鋁產能(佔全國11.36%),推動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研發高純氧化鋁、球形氧化鋁等特種材料,產品附加值提升300%;與奧鎂集團合作共建100萬噸鋁基新材料生產線,推動“煤電鋁鎂材”一體化發展;培育電子級氧化鋁、高純鎂合金等尖端產品,搶佔航空航天、半導體材料市場。
新興產業崛起:氫能領跑的全產業鏈矩陣。作爲山西省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所在地,孝義經開區構建起“氣—站—運—車—用”全產業鏈:製備端方面,焦爐煤氣制氫、幹熄焦餘熱制氫、風光電解制氫多軌並行,2025年制氫規模將達10萬噸/年;儲運端方面建成4座“四合一”綜合能源站,形成高壓儲氫、液態儲氫、固態儲氫多元體系;應用端投運500輛氫能重卡,氫能通勤客車、氫能裝載機、氫能考斯特中巴車、氫能公交車相繼投運,開通呂梁—天津零碳運輸專線。
新興產業協同發展
碳基新材料建成5萬噸針狀焦、2萬噸可降解塑料產線,推進60萬噸烯烴、30萬噸環己酮等重大項目;鋰電產業:領澤10萬噸電解液添加劑項目投產,津海智飛輪儲能電站奠基,構建從材料到儲能應用的閉環;現代農業:形成畜禽、核桃、白酒等六大產業鏈,汾酒4萬噸原酒項目落地,培育280餘種特色產品。
創新引擎驅動: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三級跳。建成先進炭基電極材料山西省重點實驗室、氫能產業鏈中試基地;與上海交大共建氫能車輛聯合實驗室,自主研發全球首套250千瓦氫燃料電池系統;培育14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形成21個創新平臺。
人才引育創新。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引進3名院士級專家團隊;實施“省校合作”計劃,與清華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共建研發中心;創建“民營企業家日”制度,建立訴求快速響應機制。
營商環境的“孝義速度”。推行“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模式,工程規劃許可5日內辦結,企業開辦最快20分鐘;2022年以來完成242個承諾制項目審批,出讓標準地8560畝。設立“7×24小時”政務服務超市,組建重點項目“服務管家”團隊;
通過“政企通”平臺兌現惠企資金1.17億元,發佈54條扶持政策;建立數智化績效平臺,實施招商揭榜掛帥制,最高獎勵突破千萬元。
進軍國家級開發區目標全力奮進
下一步,孝義經濟開發區將推動鵬飛集團30萬輛氫能重卡生產線投產,聚力打造北方氫能產業基地、全國氫能新質生產力示範基地;鋁鎂融合突破,建設東義鋁鎂合金產業園,促進煤電鋁鎂材一體化發展;推動奧鎂集團100萬噸鋁基新材料項目落地,打造鋁鎂融合發展新高地;加速汾青2萬噸原酒項目建設,培育白酒產業鏈集羣發展;深化與高盛、淡馬錫等國際資本合作,提升招商引資質效。
從“煤焦獨大”到“多產並舉”,孝義經濟開發區的進階之路,詮釋了資源型地區轉型的辯證法。既敢於對傳統產業“刮骨療毒”,又善於爲新興產業“栽桐引鳳”。其“雙鏈驅動”模式(傳統產業鏈高端化、新興產業鏈生態化)爲全國同類開發區提供了轉型範本。隨着氫能產業“萬輛級”藍圖漸成現實,這座曾經的煤焦之城,正以“氫”風之姿駛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