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東盤糧村:智慧春播繪“豐”景

四月的呂梁大地,春風激盪,廣袤田野上處處涌動着春播熱潮。

在孝義市大孝堡鎮東盤糧村的田間地頭,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智能播種機往來穿梭,農戶手持量尺細緻調整播種深度,用科技與傳統農藝的融合,書寫現代農業的豐收密碼。

“播種深度必須控制在8-9釐米,深了不出苗,淺了扎不住根,這是保障‘苗齊苗壯’的關鍵。”在村民馬吉虎的高標準農田裡,他手持特製量尺向記者演示着“黃金標準”,“這臺改造後的播種機搭載毫米級傳感器,株距18釐米、行距60釐米的標準化作業誤差不超過0.5釐米。我身後這157畝土地僅用一上午就能完成精量播種,效率比傳統耕作提升了近5倍。”

在農戶進行精細播種的同時,多臺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除草、翻地、旋耕等作業一氣呵成。爲保障春播順利開展,富東農機合作社提前謀劃,對農機設備進行全面保養維護。富東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範美俊說:“我們提前10天完成了農機智能化改造,這臺‘全能王’拖拉機集成深耕、播種、施肥、打藥四大功能,搭配北斗導航系統,作業精度達釐米級,日均作業量比傳統農機提高3倍。”

面對今年春季高溫少雨及地氣墒情變化,東盤糧村堅持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從四月中旬開始,春播工作有序推進。我們會綜合考慮種植情況、墒情、地溫、氣溫等因素,科學確定播種時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範忠介紹說。

從“經驗種地”到“數據種田”,從“鐵牛轟鳴”到“智能導航”,孝義市正以科技創新爲引擎,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加速轉型。當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與傳統農耕深度融合,當田間傳感器網絡替代人工經驗判斷,這場春播“科技革命”不僅奏響了豐收序曲,更勾勒出鄉村振興的嶄新圖景。記者 張娟娟

呂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