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羊肚菌竟成“金疙瘩”?

眼下,林西縣大營子鄉和平村的16個羊肚菌種植大棚迎來了豐收季。走進棚區,菌香與泥土的氣息撲面而來,一朵朵形如網格、深褐如傘的羊肚菌破土而出,工人們穿梭其間,採摘、分揀、烘乾、裝運,忙碌的身影與豐收的菌菇交織成一幅生動的春日畫卷。

“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羊肚菌,竟成了我們村的‘金疙瘩’?”種植大戶董曉超一邊查看菌菇長勢,一邊笑得合不攏嘴。作爲赤豐食用菌種植基地的負責人,他回憶起2021年剛開始種植時的艱難:“兩畝試驗田,產量低、品質差。”

3年前,董曉超看中了和平村的自然資源優勢和良好的設施農業基礎以及靠近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他多次“北上南下”學習參觀,引進南方菌菇品種反覆實驗,最終在2022年試種成功,實現了“南菇北移”,並總結適合本地種植的新模式,僅僅一個實驗棚的產量就有1600斤,當年收入近10萬元。

董曉超帶領團隊不斷摸索,改良種植技術,如今畝產已突破1300斤,部分高產田塊甚至達到1500至1600斤,種植面積更是擴大到16畝。“預計今年總產量能達兩萬斤,創收超200萬元。”董曉超信心滿滿。從去年11月到今年5月,老董的微信成了“工作熱線”:僱傭工人、同城送貨、敲定訂單,消息提示音從未停歇,3月中下旬羊肚菌上市後,每斤售價高達99元且供不應求。

林西縣農業生產條件優越,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培育出來的羊肚菌相較於其他菌種個頭更大、肉質肥嫩、營養豐富,倍受消費者青睞。羊肚菌在冬季種植,春季採收,既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也實現“冬閒田”向“增收田”的轉變,並積極引導周邊羣衆到羊肚菌種植基地務工,讓不少羣衆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小菌菇”成爲帶動百姓增收的“致富傘”。

“以前爲了賺錢,不得不外出打工,家裡老人孩子都沒法照顧。現在好了,家門口就能就業!”正在大棚採摘的劉豔冰發出感慨。種植基地不僅爲村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還讓大家學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像劉豔冰這樣的村民,既能照顧家庭,又能通過務工實現增收,真正實現了“雙豐收”。

羊肚菌的種植週期短、見效快,只需3至4個月即可完成種植和採收,且與應季蔬菜種植完美錯峰。採摘結束後,村民翻耕土地,輪種芹菜、辣椒等蔬菜,實現“一棚兩用”。棚內,一個形似溫度計的智能監測設備豎立在菌羣中央,實時監測溫度、溼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爲高產提供科技保障。“網絡時代、科技領先,我們‘新農人’更有信心!”作爲85後的董曉超信心滿滿,“明年我準備把種植面積擴大到40畝,帶領更多村民一起致富。”

從試驗田到致富田,從“冬閒棚”到“四季棚”,羊肚菌不僅撐起了村民的“錢袋子”,也爲鄉村振興提供了綠色發展的新路徑。2024年8月,林西羊肚菌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這一榮譽讓種植戶們信心倍增。大營子鄉黨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圍繞羊肚菌產業,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爲一體的產業鏈。未來,大營子鄉將繼續深耕特色農業,讓小小羊肚菌成爲更多農民的“致富傘”,奏響鄉村振興的最美樂章。(楊玉婷、張浩)

來源:赤峰市林西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