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北都更駐點工作站揭牌 黃敏惠宣告有故事、溫度的都更啟動

嘉義市府因應高鐵高架化縫合都市計劃,推動嘉義大車站計劃及小澎湖、小副瀨及北港車頭「小小北都更」,市長黃敏惠說明。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府因應高鐵高架化縫合都市計劃,推動嘉義大車站計劃及小澎湖、小副瀨及北港車頭「小小北都更」,市長黃敏惠及來賓上午在後火車站先期交通轉運中心,舉行都更駐點工作站揭牌儀式,優先推動小澎湖地區、乙種工業區及北興街南側地區等3處示範區,黃敏惠宣告有溫度有故事的小小北都更啓動。

嘉義大車站計劃範圍在博愛路以東、鐵路以西、嘉雄陸橋至北興陸橋之間,共約19公頃,包括先期交通轉運中心及小澎湖、小副瀨、北港車頭周邊地區,涵蓋慶安裡、後驛裡、福全裡3個裡,土地所有權人1325人、建物所有權人496人,門牌戶數約1030戶。

大車站計劃將打造成新地標、新門戶、新樞紐及藝文商業特區4大亮點,串聯臺鐵、林鐵,爭取藍色捷運輕軌共構「轉運特區」。都發處長許懷羣說,大車站計劃是文化新絲路2.0三個計劃分區之一,促進交通動線便利,擬開闢南北向C道路連接新國道客運轉運站及臺鐵車站、東西向B道路,連結美術館與博愛路。

車站周邊都更攸關後火車站區整體發展,去年辦多場說明會、座談會,北港車頭、小澎湖、小副瀨民衆意願高優先推動。先期轉運中心向國光客運租1年場地,設都更駐點工作站,展示大車站計劃及周邊土地都更初期規畫資料及圖示,派員進駐說明與居民溝通。

「小小北都更區」居民及住宅多複雜,有開發文史故事,黃敏惠感謝大家協助推動,小小北是有故事有溫度的都更。都更駐點工作站招牌設計別具匠心,由書法家市府前地政處長饒嘉博題字,並由在地藝術家張福升以檜木燒烙工法精心製作,招牌使用檜木材料來自老屋拆除後保存的舊建材,象徵都市更新傳承與再生。

黃敏惠感謝嘉義高商師生及博愛社大等在地文史工作學者,學生們透過探訪,瞭解在地文史,將年輕世代創意活力揮灑作品,展現後站地區不同層次的歷史韻味。北興路橋及橋下公有市場因鐵路高架面臨拆除消失,嘉商3位學生以「後火車站北興市場」爲主題,繪製圖紙呈現市場與周邊聚落變化,全國百餘件參賽作品脫穎而出,榮獲第22屆全國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實察繪圖組」金牌獎,以及內政部實察繪圖組國土測繪圖資獎。

嘉義市府因應高鐵高架化縫合都市計劃,推動嘉義大車站計劃及小澎湖、小副瀨及北港車頭「小小北都更」,市長黃敏惠及來賓上午在後火車站先期交通轉運中心,舉行都更駐點工作站揭牌儀式。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市府都發處長許懷羣簡報嘉義大車站計劃及小澎湖、小副瀨及北港車頭「小小北都更」。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府因應高鐵高架化縫合都市計劃,推動嘉義大車站計劃及小澎湖、小副瀨及北港車頭「小小北都更」,市長黃敏惠頒獎在地藝術家張福升(右)。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府因應高鐵高架化縫合都市計劃,推動嘉義大車站計劃及小澎湖、小副瀨及北港車頭「小小北都更」,市長黃敏惠頒獎感謝書法家市府前地政處長饒嘉博(右)。記者魯永明/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