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創新模式 電梯收費不難
(來源:天津日報)
轉自:天津日報
“電梯不僅是上下樓的工具,更是社區與老百姓心貼心的見證!”近日,家住紅橋區宜蘭裡1號樓2門7樓的石建華老人致信芥園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對所住小區加裝電梯及費用收繳工作表示感謝。
宜蘭裡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爬樓難”曾長期困擾高齡居民。2023年,1號樓1門、2門的兩部加裝電梯順利投入使用,成爲居民口中的“幸福天梯”。
日前,電梯費用徵收工作啓動,社區黨委推出“雙主體分類收費”模式:電梯公司駐點居委會收取維保費和自檢費,居委會代收電費。這種分工明確的模式,既保障了專業服務的精準對接,又充分發揮了社區組織的協調優勢。
“新增的自檢費是啥?爲啥要分攤?”面對居民對收費項目的疑問,社區黨委書記張金第一時間聯繫紅橋區特種設備監督檢驗負責人,逐項覈實費用依據。在確認收費合規後,又將上一年度電費結餘進行公示,讓每一分錢的去向都清晰明瞭。
針對費用分攤這一敏感問題,社區通過民主協商確定方案:1門採取均攤方式,每戶補繳29元;2門實行階梯收費,從9元到22元按樓層遞增。這種“一戶一議”的做法,既照顧了低樓層居民的感受,也體現了高樓層居民使用頻率高的實際情況,獲得了全體住戶的認可。
考慮到上班族時間緊張,收費當天,工作人員提前在網格羣推送通知、在樓門張貼公告,還點對點發送短信提醒;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張金帶頭上門收費、送還充磁的電梯卡;對於錯過集中辦理的居民,社區還積極協調電梯公司提供後續服務通道。
如今,兩部電梯的費用已全部收繳完畢,電費也已充值到賬。看着運行平穩的電梯,居民們說:“社區把實事辦到了咱心坎上,住在這裡越來越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