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拇指貼「退熱貼」有助好睡? 醫:因「這件事」發出睡眠訊號

近日有日本網友分享了助眠妙招,將「退熱貼」繞小拇指貼一圈,能有效入睡。本報資料照片。圖/AI生成

近日有日本網友分享助眠妙招,將「退熱貼」剪下適中長度,繞小拇指貼一圈,當晚就能好好入眠。影片曝光後,臺灣網友也跟着嘗試,許多人在Threads分享心得,有效、無感的意見都有。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退熱貼不是安眠藥物,其關鍵爲睡前儀式,向大腦發出「該睡覺了」信號,從而幫助睡眠。

楊聰財指出,退熱貼並不含有任何能改變睡眠機制或中樞神經活動的藥理成分,其主要成分通常是水凝膠(Hydrogel),利用水分蒸發來達到物理性降溫和散熱的效果,有時會添加薄荷醇等成分產生涼感。有可能是退熱貼舒緩過度活躍的神經,末梢降溫的效果讓身體放鬆,達到助眠效果。

網友分享,「起牀時會覺得比較清爽跟減少疲勞沉重感」、「試了之後直接睡過頭」、「兩隻手都貼一覺到天亮」。楊聰財說,睡得很舒服的原因,除了體溫調節外,跟安慰心態、睡前儀式有關。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是合理解釋,當相信某種方法有效時,大腦亦會透過「神經可塑性」連結睡眠。

楊聰財說,使用「退熱貼」屬於偏方,並沒有直接的科學依據來治療失眠,但執行「貼退熱貼」這個動作,形成了睡前儀式,跟深呼吸、閱讀、聽安眠曲、簡單瑜伽或伸展動作等一樣,促使大腦的睡眠中樞發出鎮靜波,以穩定的心情與生理狀態慢慢迎接睡眠。

坊間還流傳許多助眠的偏方,如數羊、睡前喝熱牛奶、戴特殊手環、聽助眠聲波等,楊聰財說,有些人覺得有效,但在嚴謹的科學或醫學研究中,仍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其有效性,或其效果主要歸因於心理因素。

「如果在上牀後30分鐘內仍無法入睡,就可能存在入睡困難的問題。」楊聰財表示,睡眠首重養成固定作息時間,即使在週末,也應儘量維持固定的睡覺和起牀時間,幫助身體建立穩定的生理時鐘。白天小睡時間過長或過晚,會影響夜間入睡;小憩建議控制在30分鐘內,並在下午3點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