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直美」!醫美手術將限外科醫執行 衛福部出手了
消滅直美!衛福部:未來醫美手術限外科醫、拚年底上路(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國內連續發生多起因醫美導致死亡的重大事件,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天宣佈,最快今年年底起,未來執行醫美時,將分級、分風險加強管理,未來要執行鍼劑、雷射兩類較低風險的醫師,須完成2年PGY訓練、若要執行手術的醫師,須是「大外科」醫師。由於國內一直有「直美現象」,也就是各科醫學系畢業後還未完成訓練,就去當醫美診所,此舉等於宣示,將消滅「直美」。
醫美行爲大致可分針劑、光電雷射、手術三大類,現行法規沒有限制哪些科別醫師才能來當醫美手術醫師,也就是說任何科別的醫師,都能站在手術檯前,單獨爲民衆執行醫美手術。也因此導致近年臺灣醫美重大事件頻傳,除了去年底醫美麻醉「牛奶針」事件,導致一名49歲邱姓女子搶救不及宣告死亡,日前北部一名50歲男性爲了做「陰莖增大手術」,竟不幸死亡。
衛福部部長石崇良(鄭鬱蓁攝)
爲了打擊醫美亂象,衛福部部長石崇良拿出魄力,今天(21日)宣佈,將修改特管辦法,分三階段強化管理。首先是針對執行醫美的醫師資格認定,未來執行較低風險的針劑、雷射兩類,例如玻尿酸注射、雷射除斑,雖屬低風險,但仍具侵入性,曾出現失明等嚴重案例。未來規定執行醫師必須完成兩年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才能操作。
其次是具有侵入性的手術,如隆乳、削骨等將限定「大外科」醫師,也就是取得外科專科訓練與證書的醫師才能執行,確保手術能力。
若是超高風險手術,包括大範圍拉皮、抽脂達到一定的量以上,除外科資格外,還必須是特定專科或次專科醫師,如整形外科、頭頸部專科等才能操作。
新制上路後,因不會溯及既往,若診所醫師不符合新資格,必須通過醫策會的醫美品質認證,才能繼續營業。發生重大醫療事故時,地方衛生局須依《醫療法》第26條進行調查,限期要求改善,並強制診所每四年接受一次評鑑。
此外,若醫師違反醫療法,經衛生局調查,處分停業、廢止執業執照超過3個月,或5年內累積3個月以上,醫師診所、姓名等資訊將公開揭露於平臺,且訊息公佈跟着「醫生證號」走,不怕醫師改名,讓民衆選擇時更透明。
石崇良更強調,健保不再「埋單」,他表示,醫美並非必要醫療行爲,過去因爲發生醫美疏失造成需要進一步醫療時,都是健保負擔,未來若因醫美造成醫療費用,健保將依《健保法》第95條啓動代位求償,避免全民健保資源被濫用。
前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曾憂心,近年連臺大醫學院畢業學生都出現「直美」現象,也就是醫學系學生一畢業,未經2年的PGY訓練,就直接到醫美診所,而憂心未來臺灣醫療將面臨「看得到病卻救不了命」。
石崇良直言,這次改革目標就是「消滅直美」,讓醫師在完整訓練後再投入醫美,不要再出現剛畢業就進場的情況,「連續出現多起死亡案例,證明改革已刻不容緩」,他表示,希望透過分級管理、資訊公開與品質把關,保障民衆安全。
由於特管法屬於法規命令需預告「60天」,石崇良表示,目標最快「年底」公告實施,經2個月預告與意見整理後,有望明年初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