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目標2027年進軍歐洲市場 手機與AI持續成長、大家電收入創新高

小米稍早公佈其2025財年第二季財報,整體營收再創新高,達人民幣1160億元,同時連續三季突破人民幣千億元規模,相比去年同期成長30.5%,經調整後的淨利潤則達人民幣10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達75.4%。

在整體表現中,外界最關注的焦點是小米汽車業務快速成長。隨着新款YU7系列SUV車款推出,小米在第二季車輛交車數量達81302輛,汽車業務收入高達人民幣206億元,並且將經營虧損縮小至人民幣3億元,總裁盧偉冰更表示有望在下半年內實現單季盈利。

汽車業務虧損收斂

小米自2024年正式跨足智慧電動車市場以來,SU7系列已經成功建立口碑與市場基礎。而本季YU7系列車款上市後,開售僅18小時即突破24萬輛下訂鎖單輛,延續SU7的爆款效應。盧偉冰指出,儘管小米過去三年在汽車業務上投入超過人民幣300億元,累計虧損依然攀高,但隨着規模效益逐步顯現,車輛交車數量與收入快速增長,短期內將有機會達成單季轉盈。

2027年進軍歐洲,「智慧生態」挑戰傳統車企

在更長遠的規劃中,盧偉冰宣佈小米將於2027年正式進軍歐洲市場,延續當年手機以高性價比突圍的模式,結合智慧家庭與AI生態,力圖在傳統車企主導的市場中作出差異化。

不過,歐洲市場的高關稅、嚴格合規,以及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忠誠度,都是小米必須突破的挑戰。盧偉冰表示,未來兩年將集中研究如何以「CP值+智慧生態」建立競爭優勢。

手機與AI持續成長,大家電收入創新高

除了汽車業務,小米在覈心的智慧型手機業務上也繳出亮眼成績。第二季出貨量達4240萬臺,連續八季保持成長,並且穩居全球前三。

在中國大陸市場,小米手機產品於人民幣4000元至5000元價位區間的市佔率達24.7%,排名第一,顯示其高端化策略逐步奏效。盧偉冰更喊出「2億俱樂部」目標,計劃未來三到五年將年出貨量推升至2億臺。

而在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單季收入則達人民幣38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44.7%,其中智慧大家電收入成長更高達66.2%,空調產品出貨量超過540萬臺,創單季新高。盧偉冰強調,小米在家電領域不會陷入價格戰,而是聚焦於長期的產品競爭力。

AI全場景戰略成形

至於AI發展策略部分,小米則採取「大模型、應用層、轉化層」三層策略,持續推動「人—車—家」全場景閉環佈局,讓汽車、手機與智慧家電能協同互聯,進一步增強生態黏性。盧偉冰預估,全年小米集團整體收入將實現30%以上成長,對完成年度目標保持高度信心。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