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通跑兩會·護航未來最強音】方燕代表解答“小問號”:建議實施網絡內容分級制度,禁止向未成年人推送暴力欺凌話題

【編者按】

春苗逢雨,萬物萌新,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約而至。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佈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召開的兩會,承載着全國人民的熱切期待。

大人開會,小孩也關心。即日起,中國少年報·未來網以“兩會新聲 童向未來”爲主題打造兩會“成長課堂”。在報刊網端用AI互動、虛擬主播、視頻新聞、沙畫漫畫等創新形式推出全媒體報道,既以童言童語講好“大國藍圖”,也以專業視角解讀“新政新聲”,既重點關注政府工作報告裡的宏偉敘事,也把目光投向家庭餐桌邊親子共學的溫暖日常。在治國理政的運籌帷幄、建言獻策中,在護航成長的關注迴應、你問我答裡,一起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溫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爲少年兒童的茁壯成長培根築基!

中國少年報·未來網3月5日北京電(記者 魏博閱 張豔)課業負擔重、學習壓力大,不少孩子將上網作爲緩解壓力的方式。然而,網絡世界紛繁複雜,未成年人由於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進而引發心理問題。陝西少先隊員高睿辰就向記者表達了他的擔憂:“我們五年級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有時會覺得焦慮、不開心。我發現,有些同學因此沉迷網絡遊戲,耽誤學習和休息。能不能出臺一些更有效的措施,引導我們合理使用網絡呢?”

帶着問題,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方燕。方燕代表表示,高強度的學業競爭,加上電子競技類遊戲風靡,的確容易引發青少年遊戲成癮等問題。爲了減少網絡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她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豐富線下文化活動。學校應當有效保障中小學生課後文體活動,並開發興趣拓展、文化傳承等新興文體課程,同步減輕課業負擔,將時間還給孩子,爲未成年人釋放戶外運動空間。同時,教育部門應將文體素養納入學生升學、學業考試等綜合評分體系,切實扭轉“重分數輕體能”的功利傾向,讓未成年人在奔跑跳躍中重建身心平衡。

第二,強化家庭監護責任。建立家校協同監督機制,落實家長監護責任,通過學校開展家長網絡必修課等家校聯動措施,普及網絡監護工具的使用方法,警惕子女網絡社交異常行爲,提升家長的數字素養,正面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同時,優化面對面親子交流時間和方式,對因監護失職導致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家長,依法啓動“家庭教育指導令”。

第三,完善法律治理體系。在現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法律框架基礎上,針對網絡沉迷識別標準、網絡內容分級標準等實踐難點,由網信、教育、衛健等部門聯合出臺實施細則。通過年齡和內容雙重設限,強制短視頻、遊戲、社交平臺實施分級標籤制度。嚴令禁止通過大數據算法,向未成年人推送“暴力欺凌”“飯圈互撕”等不良話題,對出現違規行爲的平臺背後的運營主體實施罰款、扣企業信用分、停業整頓等懲罰措施。

方燕代表表示,希望通過多方共同努力,爲未成年人營造一個更加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讓他們更加放心地享受網絡帶來的樂趣,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