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委員:建議推遲中考分流時間、取消強制分流、遠離網紅誘惑
今年
有哪些和青少年相關的建議最受關注?
一起來看!
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推動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擴容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陽市副市長 楊善竑
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要“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但是,我國部分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仍面臨普通高中學位供給不足、辦學條件薄弱、優質資源分佈不均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陽市副市長楊善竑認爲,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是推動教育公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
基於深入調研,楊善竑建議:一是建立中央與地方財政協同投入機制。設立專項發展資金,重點支持中西部、脫貧地區的普通高中改擴建、設施升級和信息化建設,並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優先保障;推動省級財政建立普通高中建設獎勵機制,按照建設成本一定比例獎勵普通高中建設校;通過發行教育專項債券支持學校基建,允許地方政府發行普通高中建設專項債,用於新建校舍、實驗室等硬件投入,並納入政府債務風險可控範圍;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並比照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建立國家和地方共同分擔機制。
二是優化教育資源供給結構與佈局。督促各省擴大公辦普通高中學位供給,鼓勵特色辦學,優先在人口流入地、產業集聚區新建公辦高中;探索設立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融合型綜合高中,滿足多樣化教育需求;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試點“高中集團化辦學”,以優質校帶動薄弱校,促進資源共享;建立與人口流動、城鎮化進程相適應的學位預警系統,動態調整高中教育資源分配。
三是提升教學與師資質量。設立普通高中教師培訓專項資金,通過“定向培養”“人才引進”等方式補充緊缺學科教師;推動城市優質高中與縣域高中結對幫扶,建立教師輪崗交流長效機制;出臺教育數字化賦能政策,搭建“雲端課堂”,通過共享名師課程、名校課程資源和“雲端課堂”互動等方式,逐步縮小普通高中區域、城鄉、校際教學差距。
建議推遲中考分流時間
全國人大代表 李楊
李楊 接受採訪時表示,孩子的成長髮展速度各有差異,對於一些在初中階段尚未完全發掘自身潛力,或因各種原因中考失利的學生來說,分流可能限制了他們繼續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機會。因此,建議將分流時間從中考後適當推遲到高中階段初期,讓學生在高中接受一段時間的綜合教育後,再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學業成績等進行更科學合理的分流,讓孩子及家長自主選擇發展方向。
建議取消高中和中職強制性分流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安徽省委會副主委 周世虹
周世虹指出,隨着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九年制義務教育已經難以滿足經濟、社會和發展需要,高中教育已成爲基本要求。周世虹建議可以分期實施,如先實施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後實施幼兒園免費教育;也可以先免學費,再免除學雜費,最終實現“兩免”。還應取消高中和中職強制性分流,讓學生自由選擇上高中還是上中職,並賦予轉學自由。
建議逐步淡化“重點高中”標籤
全國政協委員 陳偉志
陳偉志建議,逐步淡化“重點高中”標籤,深入推進中考制度改革和試點工作,完善制度建設,促進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陳偉志表示,近年來,各地出現了一些以“重點”“示範”高中及其開辦的分校爲代表的“超級中學”,憑藉歷史形成的壟斷地位和資源優勢,通過跨地區掐尖招生的方式,不斷搶奪縣域高中優質生源,並以此吸引縣域優秀高中教師,形成了“虹吸效應”,擠佔縣域高中發展機會和必備的資源。陷入“發展鎖定”的縣中處於低位運行,教師難以獲得職業認同感。由於“超級中學”的存在,加劇了社會對於教育的焦慮,破壞了縣域基礎教育的生態。
建議心理健康納入必修課
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董事長 翟美卿
翟美卿在工作和調研中發現,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抑鬱、焦慮、校園欺凌等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威脅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她建議,學校每年開展一至兩次常態化心理健康篩查,將心理健康納入必修課。“建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統一標準,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規範化,規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篩查評估標準等。”翟美卿表示,建議通過建設社區心理驛站、互聯網心理諮詢等方式提供支持補充,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多元協作機制。
建議未成年人開展息屏24小時行動
全國人大代表 姚明
姚明關注電子產品對青少年健康帶來的壓力和挑戰。
3月6日,在北京團小組討論中,姚明提到今年帶來的建議是關於動員未成年人開展息屏24小時行動,讓更多的青少年走向運動場、貼近大自然,走進真正的社交場景,成長爲身心和意志品格都健康的下一代。
建議立法禁止家長給15歲以下孩子買智能手機
全國政協委員 洪明基
洪明基曾發視頻表示,希望國家立法,嚴禁家長給15歲以下的孩子購買和使用智能手機。同時嚴控教師使用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佈置作業,強調“寧願社會發展的節奏放緩些,也要保障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洪明基委員之所以提出要制定如此強制性的、有針對性的專門法條,也是因爲,現有的技術手段和監管措施效果並不明顯。雖然樹立起了“青少年模式”“實名驗證”等一道道防線,但有孩子借用老人身份證註冊小號玩遊戲,有孩子購買租用賬號玩遊戲,“破解防沉迷攻略”在校園裡流傳,孩子們想盡千方百計突破“防線”,很多網絡服務提供商只顧着賺錢,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等方面,缺乏嚴防死守的積極性,導致問題不但沒能解決,反而愈演愈烈。
建議加強中小學校園餐營養均衡
全國政協委員 鬱瑞芬
鬱瑞芬 接受採訪時指出,數據顯示,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營養不良率爲8.5%,超重肥胖率達19.0%。她在調研中發現,當前校園餐存在營養搭配不合理、不科學,食材檢測不足、缺乏有效監管機制等問題。鬱瑞芬建議,國家應制定《校園餐營養標準》,並強化學校主體責任,推動校園餐信息化管理,加強社會共治。
建議教育和引導青少年遠離網紅誘惑
全國政協委員、岳陽市岳陽樓區橋西小學高級教師 柳玲玲
柳玲玲 建議要有效規範網紅行爲,教育和引導青少年遠離網紅誘惑,避免盲目崇拜和模仿。她認爲,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形成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關鍵階段,青少年羣體對於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辨別能力和判斷力尚在發展之中。當前,網紅亂象影響部分青少年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易造成青少年名利觀的扭曲和就業觀的偏差,也會對青少年心理和行爲舉止造成不良影響。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取向,需要監管部門社會各方協同發力,爲青少年共築一片網絡晴空。
建議建立教育類APP黑白名單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 李孝軒
孩子學習的APP裡怎麼亂七八糟?內容低質、收費失當、過度娛樂化、虛假宣傳、付費陷阱、違法違規採集信息……近年來,教育類APP魚龍混雜,給師生和家長帶來嚴重困擾。李孝軒建議,嚴厲打擊教育類APP違法運營行爲;加快推進教育類APP分類管理;加快建立教育類APP“黑白名單”制度;壓實各責任主體的監管責任,“凡進必審”“誰選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建議加強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校長 張大冬
從頂層設計、課程、師資等方面發力,加強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 張大冬建議, 1.國家層面制定專門的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指導意見,明確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學校、社會機構及家庭的責任與義務。
2.推動建立校外實踐教育場所資源庫,對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紅色教育基地等場所進行分級管理,鼓勵社會力量開放或建設適合學生實踐的場館。
3.指導學校結合自身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開發構建系統性的校外實踐教育課程框架,涵蓋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勞動技術、藝術體育等多個領域。
4.定期組織校外實踐教育教師參加專業培訓,並建立校外實踐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積極吸納社會各界人士擔任校外實踐教育兼職教師。
5.加強對實踐活動場地、設備設施的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爲學生購買足額的意外保險。建立校外實踐教育活動的備案和審批制度,加強對活動全過程的監管。
進南京擇校家長羣
獲取更多考試升學信息
建議故意傷害致人重傷刑責年齡降至12歲
全國人大代表 張伯禮
在當前惡性校園霸凌案件中,部分施暴者因年齡問題免於刑事處罰並引發爭議。張伯禮建議,調整刑事責任年齡適用範圍,將故意傷害致人重傷刑責年齡降至12歲。
張伯禮表示,在堅持“教育爲主、懲罰爲輔”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分級追責機制。參考日本“特定少年”制度,對12—14週歲涉嫌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等惡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可設定經最高檢核準追究刑責的特殊程序;同時建議取消14—16週歲施暴者在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案件中的年齡豁免。
此類調整通過最高檢核準程序嚴格把關,既體現對極端惡性犯罪的零容忍,又避免“一刀切”可能造成的誤判。配套措施包括強制家庭教育指導、心理干預等制度,以實現懲戒與矯治的有機統一。
— END —
來源 | 綜合整理自光明網、中國新聞週刊、澎湃新聞、中國教育新聞網、新聞晨報、未來網等
升學考試、擇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