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通跑兩會·護航未來最強音】拜文匯委員解答“小問號”:人工智能爲殘障青少年創造新機會

【編者按】

春苗逢雨,萬物萌新,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約而至。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佈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召開的兩會,承載着全國人民的熱切期待。

大人開會,小孩也關心。即日起,中國少年報·未來網以“兩會新聲 童向未來”爲主題打造兩會“成長課堂”。在報刊網端用AI互動、虛擬主播、視頻新聞、沙畫漫畫等創新形式推出全媒體報道,既以童言童語講好“大國藍圖”,也以專業視角解讀“新政新聲”,既重點關注政府工作報告裡的宏偉敘事,也把目光投向家庭餐桌邊親子共學的溫暖日常。在治國理政的運籌帷幄、建言獻策中,在護航成長的關注迴應、你問我答裡,一起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溫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爲少年兒童的茁壯成長培根築基!

中國少年報·未來網3月4日北京電(記者 魏博閱 張燕)“在幫助殘障青少年的成長方面,我對人工智能未來的影響充滿信心!” 接受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華信工貿集團董事長、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董事長拜文匯表示。

此前,山東省棗莊市特殊教育學校聽障部三年級少先隊員徐一菲,寫下了自己的煩惱:“和普通學校的同學一起參加活動時,他們說話我聽不懂,我打手語他們也不太懂。”面臨這個問題的殘障青少年數量並不少。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 0~17 歲的殘障兒童爲504.3萬人,佔殘障人口總數的6.08%,佔全國總人口的0.39%。

拜文匯委員指出,現在國家對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非常關心。如果家庭和社會共同關心這些孩子,對這些孩子進行治療,不少孩子是可以治癒的。未來,人工智能會給特殊教育領域帶來極大的推動,例如很有可能爲孩子們補上聽力等短板。

拜文匯委員認爲,人工智能時代會給殘障青少年創造新的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華。“殘障孩子可能聽不見,看不見,不能說話,但是隻要你有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說畫畫、設計,人工智能都能爲你插上翅膀。孩子們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的輔助,實現和正常人一樣地工作。”

“孩子們一定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我相信各種可能性很快會變爲現實。現在,人工智能爲不同人羣開發的產品已經比比皆是,甚至腦機接口也正在做。”採訪最後,拜文匯委員再次強調,希望通過中國少年報·未來網對全國殘障青少年傳遞這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