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靜態課堂與動態商場
什麼影響他最深?評估自己手中籌碼、提防對手的戰略,在對方不掀底牌的情形下,其實就是一種「賭」。圖/譚淑珍
橋牌,是一種技巧與運氣都需具備的遊戲,也是靠着與同伴無比的默契、並肩作戰獲得分數的遊戲。
覆成企業董事長林盛文,會打橋牌,也愛打橋牌,年少求學時期,是臺北商專的橋牌校隊成員,打遍全國大專院校,得到不少的獎牌。
現在林盛文很少打了,少打,不是因爲不愛了,而是苦於找不到同好,特別是出了校門、踏入商場後,更是少有機會打。本來以爲在商場上,橋牌的技能應該是用不上了。
沒想到,打橋牌的算牌技巧,林盛文多年前在上臺大EMBA課時,竟用上了。這是因爲林盛文在臺大的EMBA課程中,有堂課是善於賽局理論的前臺大教授巫和懋教的,教的就是「賽局理論與應用」的課,從課堂中,他也發現,橋牌雖然是少打了,但其實每天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都有運用到其中的技巧。
賽局,英文叫Game,在中國大陸則稱爲「博弈」,巫和懋談賽局,是將它納爲管理或經營策略的一種。林盛文看賽局則是用打橋牌的經驗:評估自己、提防對方中,進行沙盤推演,做出當下最爲正確的策略。
這種評估自己手中籌碼、提防對手的戰略,林盛文說,在對方不掀底牌的情形下,其實就是一種「賭」,猜對方的底,然後,思考是要對方合作、還是正面迎戰?基本上,這也是企業經營與管理策略的一環。
特別是面對市場競爭對手時,他說,是要與其合作還是競爭,這是每個企業主、每天都要面對的「賽局」,不同的是,課堂上的賽局理論或是橋牌桌上的橋牌比賽,只是一場單純的「計算」與「算牌」,最壞不過就是輸掉一場比賽或是一門課成績不佳,但在商場,卻是企業的生存之戰。
這是靜態課堂與動態商場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