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從旅遊體驗人生 瞭解不同文化與價值觀

國研院長蔡宏營。圖/國研院提供

什麼影響他最深?「我們太習慣,從自己習慣的思維思考問題,但其實原來世界這麼大,別人根本不是這樣想。」圖/呂俊儀

「你知道爲什麼突尼西亞很多建築都還沒蓋完,一樓就住人?」、「智利有些平交道爲什麼沒有柵欄?」國研院院長蔡宏營興趣是看電影、旅遊,喜歡從「人」來思考,最看重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更笑稱自己是「好奇寶寶」,對很多東西都喜歡多瞭解、多學習,連坐計程車、到店家買東西都不放過這些機會。

「我們習慣從自己的生活環境去思考問題」,他舉例,自己曾到過非洲突尼西亞旅遊,嚮導遊詢問,一路上有很多建築沒蓋完,二樓還有鋼筋裸露,是爲了擴建方便、沒錢還是其他原因?結果連導遊都不知道,他解釋是「稅」的問題,因爲房屋完工就得繳稅。

還有到智利旅遊,看到很多平交道都沒有柵欄,領隊也不知道原因;更有一次到緬甸參訪仰光理工大學,實驗室設備都貼着日本國旗,「我一直問奇怪的話題」。蔡宏營說,智利因爲國土狹長,該地火車一天只有兩班,柵欄反而對汽車很麻煩;而機臺貼滿日本國旗不是捐助,是因爲緬甸很多老師留學日本,畢業時一些實驗設備老舊,老師轉送。

「我的問題都是當地人生活的事」,蔡宏營甚至有感,日本已經深入耕耘東南亞國家很久,這些都是值得臺灣借鏡跟學習。

近年臺灣隨科技發展,人與人的互動少了溫度,蔡宏營分享,自己當系主任時,派兩個學生到國外大學實習,希望開展國際視野,但學生在聯繫過程中,卻因爲電子郵件的稱謂問題,讓對方一度想婉拒實習計劃,感受到人與人間的互動,尊重是很重要的。

蔡宏營說,「很多東西是我們太習慣,從我們自己習慣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但你不知道,其實原來世界這麼大,別人根本不是這樣想。」

因爲差旅到訪過墨西哥、古巴、歐洲等超過60個國家,對蔡宏營來說,除實現小時家裡較窮沒機會出國,長大靠自己安排的承諾,更重要就是體驗人生,包括從電影裡,看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