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箏飛出億元大產業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濰坊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5日訊 日前,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工業系 “旗鼓向黨 藝路生花” 實踐隊走進濰坊,開啓爲期5天的暑期“三下鄉”實踐調研之旅。大家通過走訪調研中國風箏第一村、與風箏藝人座談等方式,進一步瞭解年產量超過1.2億隻、年總產值突破20億元的風箏產業鏈,以及當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凝聚青春發展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濰坊市坊子區王家莊子村被譽爲中國風箏第一村,在濰坊市坊子區現代風箏產業基地,王家莊子四村黨支部書記王振華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村子風箏產業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規劃。
王振華介紹說,濰坊風箏文化源遠流長,風箏產業發展興旺。王家莊子村聚集了200多家風箏企業,全村超過一半人員從事風箏產業。風箏銷量佔據濰坊風箏總銷量的80%以上。小小風箏,讓村民生活“箏箏”日上。
“項目+片區”協同發展,“小風箏”變成“大產業”。王振華表示,近年來,濰坊市坊子區大力發展風箏產業,通過現代風箏合作社帶動風箏企業抱團發展。同時,坊子區加快打造濰坊風箏產業基地,集聚優勢資源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濰坊風箏產業基地項目佔地5.3萬平方米,計劃分三期建設。項目依託坊子區雄厚的風箏產業基礎,推動風箏生產、加工、銷售、設計等業務融合發展。“不斷創新產品設計,暢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讓濰坊風箏飛入千家萬戶,真正把小風箏做成了大產業。”
在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旅遊開發區,學子們與中國風箏協會副主席、濰坊風箏協會會長、濰坊天成飛鳶風箏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訓進行了深入交流。王永訓老師對於傳統手工風箏技藝的堅守與創新,讓隊員們看到了老手藝的傳承與發展之光。王永訓還給大家講解了花燈製作技藝,如今,伴隨着風箏和花燈產業的發展壯大,周邊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共發放 500 餘份問卷,開展 20 餘次訪談,隊員們深刻領會到了“風箏牽線,文化搭臺,經貿唱戲” 的協同理念,也更進一步瞭解了濰坊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切實感受到了傳統文化藝術在鄉村振興以及鄉村與社區美育融合發展中的重要推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了大家不斷學習,努力奉獻青春力量的信心和勇氣。
閃電新聞記者 李濤 通訊員 孫浩程 濰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