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現濰坊 | 一隻風箏、一塊鵝肝,如何給濰坊帶來數十億產業生機?
四月,仲春時節,北方城市的氣溫升至20攝氏度以上,是一年中最舒服愜意的時節。4月中旬的濰坊,春風拂面,楊柳吐綠,玉蘭和月季競相開放。
春天的浪漫,從“忙趁東風放紙鳶”開始。濰坊是世界風箏發源地,在這個季節裡,春風送暖,紙鳶翩躚,上千只風箏在濰坊的上空交匯。
輕風託紙鳶,扶搖上青天。天上的風箏能拉動地上的消費,一隻只風箏的翱翔,是這座城市騰飛的隱喻。作爲山東經濟的“第四大市”。2024年,濰坊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200億元,同比增長5.9%,被視爲山東省內下一個GDP破萬億的“頭號種子選手”。
濰坊憑什麼實力衝刺“萬億城市”?答案就藏在一隻風箏、一塊鵝肝和一扇窗裡——目前,濰坊風箏年銷售額超20億元,佔全球市場份額約八成,小風箏儼然成爲大產業;在臨朐縣,原產於法國的朗德鵝“移民”來此,鵝肝不僅成了這裡的“隱藏土特產”,還給這座魯中小城帶來超80億元的年產值;臨朐還是“中國鋁業之都”,在這裡,企業探索並生產出下雨天能自動關閉的智能門窗,讓濰坊的製造業從“製造”向“智造”邁進。
濰坊迸發出的轉型活力還不止於此,在濱海區,建成近30年的濰坊港,貨物吞吐量已突破4000萬噸,從這裡出發,木材、煤炭、鐵礦石等被運往海外,聯通中國與世界。
濰坊是如何成爲農業強市,又如何兼具現代農業和先進製造業生產?帶着這些問題,筆者近日跟隨“向‘濰’來·看未來”主題採訪團,在濰坊開展了爲期3天的調研,走訪了濰坊濱海區、臨朐縣等多地,以及海化集團、弘潤石化、華建鋁業等多家企業。
一隻風箏牽出20億年銷售額
到達濰坊的第一天,我們就趕赴了一場與春天的約會。從位於市中心的濰坊大劇院出發,沿城市主幹道北海路一路向南,車程二十多公里、半個多小時,就到了濰坊下轄的安丘市,佔地6000多畝的世界風箏公園便位於此。
4月19號上午,上千只風箏在這裡漸次起飛,再在天空匯合。風箏藝人、遊客們放飛的不只有傳統風箏,還有各種造型風箏——青蛙、毛毛蟲、老虎等動物風箏,熱門IP哪吒的造型風箏,長達二百多米的意大利“火龍風箏串”風箏,甚至電動車、飛機、火鍋等造型的風箏,都出現在天空。
濰坊又要“天空開盲盒”;只要線夠長,萬物皆可飛……一時間,濰坊風箏節上熱搜、火出圈,千隻風箏在天空翱翔,萬名遊客在濰坊打卡。
輕風託紙鳶,扶搖上青天。來了風箏節,不能只“擡頭看”,在世界風箏公園裡,還可以逛風箏文創市集,親手扎制一隻屬於自己的定製版風箏,更要嚐嚐濰坊特色小吃肉火燒,還有山東煎餅、大包子。
濰坊的風箏不僅在千餘畝的公園裡起飛,還乘着海風翱翔在海灘之上。
從世界風箏公園出發,同樣沿着北海路,一路向北,在60公里外的濰坊濱海雲門國際放飛場,上千只風箏在藍天大海間飛舞。這裡是本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比賽場地之一,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257支隊伍、1971只參賽風箏參加角逐。
4月的濰坊,以漫天紙鳶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來此,也將齊魯大地的深厚文化、好客山東的新發展面貌完整展現。
風爲信、鳶爲媒,一根風箏線,構建起跨國界的友誼橋樑。就在風箏節開幕當天,來自比利時的馬克、尼克,放飛了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適逢中國與古巴建交65週年,濰坊“楊氏風箏”的傳承人楊紅衛,特別設計了一款龍頭蜈蚣風箏。他說,65節腰片象徵兩國友誼長長久久,傳遞“銀線連四海,友誼傳五洲”的文化共鳴。
一年一度的風箏大會,給濰坊市乃至山東省插上了提振消費的“翅膀”。
據瞭解,此次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舉辦,同步拉開了2025“春遊齊魯”服務消費季的帷幕。在服務消費熱潮下,山東省借力國際風箏會平臺,聚焦春季賞花、旅遊、運動等業態場景,串聯起文旅產業、賽事經濟、健康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全力推動全省服務消費市場持續升溫。
如今,風箏不僅僅是濰坊最鮮明的文化符號,更是這座城市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
風箏牽線、文體搭臺、經貿唱戲,一隻小小的風箏還能撬動數十億的消費產業。數據顯示,濰坊風箏年銷售額超20億元,佔全球份額的八成,“小風箏”儼然已經成爲了“大產業”。
一片鵝肝撬動數十億大產業
放完風箏,不妨再在濰坊走一走。4月中旬,春光正好,北方已進入農忙時節,田間地頭農機轟鳴。
壽光蔬菜、青州花卉、諸城畜禽……濰坊作爲農業強市,是聞名全國的糧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盤子、種子庫和農機城。
調研的第一站,我們來到距離濰坊市區約70公里的臨朐縣。臨朐地處濰坊市西南部,居沂山北麓、彌河上游,著名的沂蒙山景區就在臨朐縣城南45公里處。
近年來,臨朐因“中國大棚櫻桃第一縣”出名。現如今,這座城市不僅有蔬菜、櫻桃,還出產高端美食——鵝肝。
作爲“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的鵝肝,是法國的代表性美食之一,法國朗德省是法式鵝肝的原產地。現在,在臨朐就能享受到“鵝之盛宴”——既能品嚐傳統的鵝肥肝、鵝肝醬、紅酒鵝肝,還能嚐鮮新式的鵝肝水餃、鵝肝冰淇淋等產品。
鵝肝這一高端食材,是如何漂洋過海與臨朐結緣的?調研中,臨朐當地負責人告訴我們,臨朐與法國朗德地區的土壤與氣候環境高度相似,恰好能成爲鵝肝母體朗德鵝的適生帶。
歷經多年悉心培育與適應,“移民”而來的朗德鵝在臨朐縣紮根、繁衍,當地也將鵝肝生產列爲鄉村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培育、扶持。
負責人還介紹稱,目前,臨朐全縣出欄朗德鵝500萬隻,生產加工鵝肝5000餘噸,實現總產值80億元,形成了以高檔鵝肝加工爲核心,集養殖、加工、研發、銷售等於一體的生態朗德鵝全產業鏈條,帶動飼料、獸藥、物流、包裝等相關產業發展,成爲臨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走訪中,我們還看到,在臨朐,鵝肝生產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包括山東尊潤聖羅捷食品有限公司、山東春冠食品有限公司等,“聖羅捷”“春冠”“西祥”等國內知名鵝肝品牌應運而生。
如今,“臨朐鵝肝”的品牌形象愈發穩固,成功構建起“小灰鵝、大產業”的發展格局。臨朐當地的農戶,也成了養鵝專業戶,每年有較爲可觀的收益。
年近七旬的高尚坤,是臨朐當地較早從事朗德鵝養殖的農戶。憑藉40餘年的養殖經驗,高尚坤每年養殖的1000多隻朗德鵝,能爲他帶來30餘萬元的收益。
一扇窗折射濰坊工業轉型萬象
臨朐不僅有產值數十億的鵝肝產業,鋁產業,也是這座城市的招牌之一。
臨朐被稱爲“中國鋁業之都”“中國門窗之都”。調研期間,恰逢第十八屆中國(臨朐)傢俱門窗博覽會召開,我們在現場看到,華建鋁業、德優特門窗等超600家企業參展。
下雨天能自動感應、自動關閉的智能窗戶;即使緊閉,也能讓室內外空氣流通交換的窗戶……華建鋁業的負責人向我們展示了窗戶的“N”種可能。
一扇窗,折射出濰坊的產業轉型升級。濰坊工業基礎堅實,製造業總量約佔山東省的十分之一,全國41個工業大類濰坊有37個,動力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食品產業、高端化工4個,產業規模過千億。
離開臨朐後,調研的第二站,我們來到濰坊市濱海區。該區位於濰坊市北部,萊州灣南岸,擁有海岸線69公里。
在這裡,我們走訪了區內的弘潤石化、海化集團等企業,這些企業有的主攻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有的瞄準新材料產業,還有的專注海洋化工等領域,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爲濱海輸送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弘潤石化的負責人告訴我們,石化行業當前面臨同質化建設困局,如何消化過剩低端產能,實現進口替代、突破技術封鎖,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再走同質化路線,而是向差異化、高端化方向發展。”他說,這是公司探索出的轉型之路。
距離不遠的海化集團,則主要從事純鹼、原鹽等化工產品和原料的製造銷售。作爲一家國企,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管理創新,是該集團要回答的問題。
海化集團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是集團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關鍵階段,公司明確了“延長鹽化產業、壯大能源產業、做大石化產業、發展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化工+能源”現代化一流企業集團。
除了上述企業,濰坊濱海區還吸引了新和成、國邦、萬盛、濰柴等知名企業來此紮根,形成了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海工動力裝備等新興產業。數據顯示,2024年,濰坊濱海區新增“專精特新”企業2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14家,44個項目入選2024年度技術創新項目,創歷史新高。
調研的最後一天,我們走進濰坊港,這座建成近30年的港口,到2023年貨物吞吐量已經突破4000萬噸,累計開通運營“濰坊-韓國”等14條內外貿集裝箱航線,與全國沿海主要港口互聯互通,初步形成北連環渤海、南接長三角、東南亞業務網絡。
濰坊港的負責人介紹稱,目前,該港口的外貿貨物涵蓋木片、木材、活牛、煤炭、鐵礦石,內貿主要貨物爲鋁礦石、原鹽、糧食、建材、化工原料等幾十種。
“濰坊港正向着打造綜合性億噸港口加速前進,建設煤炭、糧食、化肥、石油焦等重要物資儲備分撥中心,力爭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建設成爲億噸規模港口。”他說。
調研當天,幾位碼頭工人正在作業,熟練地完成裝船和掛鉤操作。不僅是鐵礦石、鋁礦石、原鹽等貨物,一些由濰坊製造的商品,也將從這裡出發,被運往大江南北或漂洋過海。
等待汽笛高鳴,滿載貨物的船舶將悠悠出港,依託濰坊,連通世界。